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八章 一发动全身

第三十八章 一发动全身

蒋通于南皮誓师,兵发青州。[燃文书库][]黄河之北因为他的翅膀煽动,刮起了滔天巨‘浪’。而与此同时,天下群雄们也开始了各自的进一步行动。

辽东的公孙度在接到蒋通出兵的消息后,立即自称辽东侯、平州牧。一方面出兵攻占了玄葂郡、辽东属国、乐‘浪’郡和半个辽西郡,同时又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杳氏县大集水军舰船。其战略目标,不言自明。

困守在巨鹿郡的袁绍,凭着自家四世三公的家世,‘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吸纳了大量的名士豪强归附。但与此同时,因为手下军队的过度增多,前来归附的豪强官员过度增多,当年黄巾为祸最为惨烈的巨鹿郡已经无法再负担起日益庞大的袁绍集团。袁绍于是开始‘逼’迫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开始是向韩馥借粮,之后又向韩馥借地。

冀州牧韩馥,虽然作为一方首领,他肯定不愿意放弃自己山大王的位置去袁绍手下做走狗。但是冀州的世家大族们更喜欢袁绍。由此造成冀州的官吏心不向着他,冀州掌握了军队的武将们心也不向着他。更何况他本来就是袁家的故吏,在这个‘乱’世刚刚开启,大汉既有的政治游戏规则还有一定影响力和惯‘性’的时期,他又无法明目张胆的撕破脸皮朝袁绍动武。只好一步步的退让,袁绍要粮食,给了。袁绍要借安平国屯兵,也给了。再加上不服从韩馥命令的渤海,被渤海世家大族吞了差不多一半下去的河间国。搞得堂堂天下第一大州的冀州牧,差不多快成了魏郡太守。然而袁绍仍然不会满足,毕竟冀州虽然被称为天下第一大州,但冀州的‘精’华是在魏郡!特别是在听到蒋通发兵青州后,袁绍更是感到时不我待,比真实历史上提早发动了对韩馥的摊牌。袁绍先是和北方的公孙瓒密约共同瓜分冀州,之后又大造舆论说公孙瓒要攻打冀州,然后在冀州世家大族的配合下,顺利的使韩馥屈服,献出了冀州牧的位置。于是袁绍于初平元年的年底,顺利入驻邺城。自己表自己为车骑将军、冀州牧、邺侯。

屯驻在右北平郡的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虽然只有军职没有太守的职位,严格来说只是边军将领,没有地盘。但他手里掌控的是大汉帝国最‘精’锐的三支边军之一——幽州义从,其核心是三千白马义从。这支部队常年在边境和乌桓、鲜卑、乌丸、匈奴等异族作战。从将领到普通士兵,个个骁勇善战。是和凉州铁骑、并州狼骑并称的大汉帝国三大边境军团之一。靠着这支部队,公孙瓒先是驱逐了朝廷任命的右北平郡太守,自己表自己为右北平郡太守,董卓被关东诸侯公开讨伐后,又迅速挥兵拿下了渔阳郡、广阳郡、涿郡和辽西郡的西部。自此幽州被一分为三,东部是公孙度,中间是公孙瓒,朝廷任命的幽州牧刘虞在最西边,手里只剩下了上谷郡和代郡。等到被袁绍摆了一道之后,暴怒的公孙瓒干脆撕破脸皮,自称幽州牧,同时任命自己的部将严纲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兖州州牧,并非常周到的给冀州、青州、兖州都配置了郡守县令。和蒋通一样,人事任免完了就要开始发兵去把那些地盘拿下来。于是公孙瓒也开始秣兵厉马准备南下。和真实的历史不一样,在这一世,挡在公孙瓒南下第一线的,不再是袁绍,而是蒋通的渤海郡!

河北四州,幽州、冀州、青州,都开始‘乱’了。身为河北四州一份子的并州也不甘寂寞。而且并州实际上已经‘乱’了很久了。黑山张燕、匈奴单于于夫罗、袁绍未来的‘女’婿高干已经把并州搞得支离破碎,北方鲜卑人也时不时的南下劫掠。南方的河内太守张杨,在听到蒋通返回青州故乡的消息后,也概叹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于是备兵图谋并州的上党郡。

河北很热闹,河南也不消停。曹‘操’顺利入主东郡后,靠着手里有粮食,西进讨董的名声。势力飞快的膨胀。史涣、乐进、于禁等猛将,程昱、戏志才等智谋之士,任峻、枣祗等内政达人,李典、李通等世家大族,尽皆来投。曹‘操’本来就是顶级的内政人才,和蒋通一路西进讨董,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手下的文武也都是三国时代一流人才。因此在曹‘操’集团的治理下,东郡很快焕发出生机。但是东郡的崛起,也引起了兖州刺史刘岱的不安。多次利用职务优势压制曹‘操’,而曹‘操’由于实力积攒不够,也暂时只能是忍气吞声。

豫州的陈国自陈王刘chong西进讨董,正式得到朝廷任命成为辅汉将军后。陈国声势大振,陈王刘chong出兵陈留,要讨取朝廷划给他的陈留南部。陈留太守张邈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地盘缩水,于是向兖州刺史刘岱求援。双方在陈国边境都布置军队,剑拔弩张之下,大战一触即发。

豫州的袁术因为早年没有袁绍会伪装、会作秀。所以虽然他是嫡子,袁阀的各支家主们大多数却认为袁绍的将来更值得期望,所以把主要的资源投向了庶子袁绍。袁术在极度嫉恨袁绍的同时,也采取了应对之法:一方面,靠着地处豫州袁阀老巢的优势,调动袁阀的数万‘私’兵,继续支持孙坚西进讨董,以此来求得更大的名声,以期能够扭转袁阀的支持方向。另一方面,和北方的公孙瓒、东方的陶谦结盟,共同对付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而袁绍也不是傻瓜,早就派了自己的心腹部将周昂带领一支偏师进入豫州,这支部队不求控制豫州,但就是要和袁术捣蛋到底。而在得到袁阀的支持后,一心讨董的孙坚刮起地皮来更加肆无忌惮,豫州大地的民众没有遭受战‘乱’之苦,却遭受了更恐怖的兵灾。

荆州在原先的刺史王睿被孙坚砍掉脑袋后一直处于无主‘混’‘乱’状态。董卓任命宗室刘表为荆州牧。刘表孤身上任,到了荆州后得到南郡世家大族蔡家和蒯家的支持,以公款吃喝的名义请来四十四家渠帅,刘表的发小儿,江夏黄族自黄琬北上渤海后的实际当家人黄祖带兵一口气砍掉四十四颗脑袋。刘表遂得以控制南郡。而袁绍见到这个状况,又派人和刘表结盟。以求刘表发兵北上牵制袁术。

与此同时,在得到朝廷诏书后,在长平县屯驻三个多月,部队膨胀到五千人的刘关张三兄弟迅速起行。翻山越岭抢先刘表一步控制了江夏郡。正打算找机会向扬州方向扩张呢。好死不死的董卓因为蒋通的请求,又在这个时候任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于是三个姓刘的做了邻居。被夹在中间无比难受、无路扩张的刘备这个时候才明白,蒋通这个王八蛋根本就没有忘了当年在广宗城下的过节,又狠狠的算计了他一把。

于是天下的诸侯分成了三大集团。一路以冀州袁绍为首,山阳太守袁遗、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是这个集团的中坚。盟友或者附庸‘性’质的还有并州的高干、河内的张杨、东郡的曹‘操’、荆州的刘表、青州的臧洪等。一路以豫州的袁术为首,幽州的公孙瓒、徐州的陶谦以及孙坚是这个集团的中坚。还有一路是董卓的凉州集团,吕布为首的并州军、徐荣为首的北军处于其半盟友半下属的地位。渤海的蒋通和董卓是有默契彼此心照不宣的盟友,扬州的刘繇、陈国的刘chong是蒋通摆在台面上的盟友,这一个团体里的各大诸侯彼此领地互不相连,关系也最为松散。此外就是如益州刘焉、幽州刘虞这样地位超然的宗室。至于刘备,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着呢。

天下彻底‘乱’了。各路诸侯现在连面子活儿都不讲,开始了纯粹的惟力是取的群雄逐鹿的时代。

初平元年十月初一,蒋通从南皮出发。十月初五进入青州的平原郡。一路之上,各地县令县长闻风而降,各路小型流贼纷纷逃避,平原郡残存的百姓纷纷来投。到了十月十日,蒋通全军在黄叙指挥的水军接应下,顺利渡过黄河,进入黄河南岸的高唐县。

“嘿嘿,高唐,当年大兄与慈就是在这里大破青徐黄巾,阵斩四大渠帅的啊!一转眼,这都差不多有六年了。”

听着太史慈的话,蒋通也很是一番感慨:“元颖(刘馥),平原郡除了东面的漯‘阴’县,其他的县都已经拿下来了。你这个平原太守现在算是名副其实哪。我军在这里稍事休息就要继续东进,到时候就是你独当一面了。说说,你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汉代的士子,都是文武兼修的。或许在学习过程中,因为个人天赋的原因,有的人更适合上阵冲锋陷阵,有的人更适合在后方管理民众。但无论如何,汉代的士子,基本上没有宋朝以后读书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酸腐味道。汉代的官员们,文职转武职,武职转文职,也是司空常见的事情。而刘馥就是这其中的典型。

刘馥在史书上虽然主要以文官的面目出现。但是其最大的功绩却是武功。在历史上袁术败亡后,曹‘操’任命刘馥为扬州刺史,当时扬州长江以南的部分为孙策所占领。长江以北的扬州经过袁术几年蝗虫般的治理也是一片糜烂。刘馥单枪匹马赴任,安抚流民、结好地方豪强、兴修水利。北扬州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再次兴盛起来。当然,这些事迹最多只能说明刘馥是个能吏。而最能体现刘馥能力的,是刘馥新修了合‘肥’城!

这座城池,从赤壁之战后孙权强攻开始,一直到孙吴政权灭亡,近八十年的时间,孙吴举全国之力,不能越过合‘肥’城一步!

平原郡,其辖区被黄河切成了两半,是青州所有郡国中,地势最平坦,但同时也是和冀州、兖州相邻地域最广的一个郡!这个郡最适合搞农业生产,但同时,在蒋通统一河北四州以前,也是最容易被敌人攻击的地方。所以在选择平原太守的时候,蒋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刘馥。

刘馥在听到蒋通的询问后,低着头想了一会道:“主公,馥有三条要求,若是主公能应允了,那馥敢为主公保证,平原一年得治,三年后成为主公的又一大粮仓和兵源地!”

“元颖请讲。嗯,根矩(邴原)、子虞(梁习)、伯侯(杜幾)、叔治(王修),你们也一起过来听。”

“主公,平原郡除了漯‘阴’县以外,其余八个县的户籍都在馥手里了,账面上的在籍人口只有三万户,十万余人。漯‘阴’县账面上最多有个一万人就已经不错了。这点人口,大‘乱’之前,我大汉一个大县也不止啊!馥在从南皮出发之前查阅主公从雒阳搬回来的朝廷户籍统计,平原郡在黄巾大‘乱’前在籍二十余万户,八十万口。比起现在来,人口锐减得厉害。但是馥在淮南避难的时候也知道,这些消失的人口,并不是都死了,而是成为了流民。所以,主公,馥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主公拨老兵一千人予馥。馥将以这些老兵为骨干,招揽流民,效仿主公渤海之政,在平原全郡实行军屯。而且因为平原郡地势平坦,主公拨给馥的一千老兵中,至少要有三百骑兵和一定数量的战马!”

刘元颖你还真开得了口啊!一千人!而且还有老子费尽心血培养起来的骑兵!蒋通心里这个郁闷。不过想到平原郡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也只好咬咬牙道:“依你!不过元颖咱们说好了,这一千人通现在可以拨五百刀盾兵给你。后面的五百人,待会我写个手令,叫奉孝调拨当年虎牢关大战后受伤不再上阵的伤残老兵给你。”

“可以。那么馥接着说第二条,主公,平原郡地处要冲,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成为冀州、兖州争夺的对象。而平原郡又横跨黄河两岸。所以主公,请在三个月内,给馥调拨一位水陆两面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来!”

“嘶,这不是指明了要甘宁么?哥还想着让甘宁去征服倭国呢。不过东渡日本的事情,应该是在几年之后了。”蒋通点点头:“依你!”

“第三条,平原郡的郡治平原县过于靠近冀州,远离兖州。现在我们所在的高唐,又处于黄河之南。两地都不能兼顾将来的冀州、兖州之敌。馥的意思,是在青州、兖州、冀州三州‘交’界之处,跨漯水两岸修建一座子母城作为平原郡新的郡治。有了这样一座坚城,就可以同时挡住冀州、兖州两面来犯之敌。把整个平原郡保护的很好。这样后方的军屯生产就可以从容进行。要不了几年,军屯的粮食、军屯的兵源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主公了。”

“嗯,甚善,元颖你看着办就是了。”意识到刘馥后面要说什么的蒋通已经为自己把王修、邴原、梁习、杜幾等人拉过来旁听的举动深感后悔。匆匆打断刘馥话,抬脚就准备开溜。

“主公!”刘馥眼疾手快的拉住蒋通的衣摆:“馥话没说完呢。粮食!主公缺钱,馥就不要一文钱了。粮食!主公给馥五十万石粮食!馥招揽流民,学习主公当年新建渤海建筑大队的方式,实行以工代赈。不出三月,新城即可建成!有了粮食,馥的军屯也能迅速成型”

“刘元颖!你打得好算盘!主公这次出兵一共才造了两百万石粮食的预算。现在全军随军粮食不过二十万石。后面的一百八十万石还需要水军源源运送。你一开口就是五十万石!你平原是我军进入青州的第一个郡!你就要了五十万!我等后面的几个郡国就不要粮食招揽流民、恢复生产哪?”

“就是就是,叔治说得有理。元颖,你太不厚道了!主公,原可是北海本地人,回了北海任北海相,带的粮食要是少了,北海的父老乡亲岂不是要指着原的鼻子骂原没本事?不行,主公,原在这里也先说好了,等孔文举那厮滚蛋后,原的北海国,也要五十万石粮食安抚流民、实行军屯!”

“邴根矩!别老提你是北海人,说得好像我们这些外地人不替自己治下的子民考虑一样的。习的齐国,本来就是青州的治所所在,人口最多!就算要分粮食,也只能比你们多,不能比你们少!”

“梁子虞!齐国被焦和搞得最烂!现在剩下几个人都还说不清楚呢!你凭什么要分得比我们多?”

一众文士吵了个天翻地覆,声嘶力竭。蒋通只觉得一阵头大!轻言细语的劝解完全无效后,蒋通大吼一声:“闭嘴!”

看着安静下来的一众文士,蒋通破口大骂:“你们都是两千石的高官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吵吵闹闹。下面的士兵民夫看到了怎么说?元颖,你要多少粮食,你就随便开开口吗?你在我渤海也待了几个月了。还不知道我渤海的规矩吗?预算!自己实际到现场去勘测场地、做规划图、计算招揽流民的数量,每日需要的粮食,筑城所需要的原料。等等等等。相关预算造出来!只要是合理的。别说五十万石,就是一百万石,我都给你!但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臆测!对不住!一石米都没有!还有你们!根矩(邴原)、子虞(梁习)、伯侯(杜幾)、叔治(王修),你们的任所本将还没有拿下来呢!你们手里可有手下各个县的户籍民策?什么依据都没有也敢找本将开口要粮?做官都是你们这样拍拍脑‘门’儿就可以做决定了?依据!事实依据!所以,元颖,自己去实地考察一番,做出预算后再来跟我要粮食。至于你们几个,你们以为蚁贼、孔文举、臧子原是好相与的么?我军还没真正和敌人‘交’战呢!你们的任所有没有还不知道呢!”

蒋通粗粗的喘一口气,只觉得心里很累:吼了这么多年的义利统一。这些家伙脑子里做事的思维习惯还是老一套。他们就不明白,没有尽到实地调研的义务,就不能享受中央拨款的权利么?刘馥、梁习、邴原、杜幾、王修。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能吏啊!已经是这个时代最能够团结的人了。他们都这样,何谈其他人?苍天啊,有时候真想随‘波’逐流和士族大家和解,然后自己这辈子称王称霸享受一生算求了。国家啊、民族啊的未来什么的,考虑起来好‘操’心,好累啊!

不过这念头也就是想想而已,当不得真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穿越者,蒋通非常清楚,如果他不扭转历史的惯‘性’的话,在不远的将来,已经十不存一的华夏族,将会沦入到百不存一的血泊之中。非但如此,中国将从地理上的南北,彻底分化为文化上的南北。仅仅是因为这一点,蒋通就不能放弃。

赶走了这群文士,蒋通正准备小睡一会,一个亲卫匆匆跑了进来:“启禀主公,我军派往乐安、北海、齐国的使者都回来了!”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