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六章 周公瑾急袭 二(1 / 2)

第九十六章 周公瑾急袭 二

臧霸臧宣高,也算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代豪雄。这厮本是兖州泰山郡华县人。还没有加冠的时候就做过一件很牛的事情:他的父亲是当地土豪,同时在当地地方政府担任监狱长。当然啦,监狱这个地方,即便是现代社会,也是极度黑暗的地方。更遑论东汉。臧霸的父亲估计是当牢头当惯了,加上又是本地土豪,性格很是强硬,居然不听从太守的命令玩抗命。结果被太守下狱。

臧霸那一年才十八岁,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带了一群兄弟和门客,打破太守府,斩杀了泰山郡的太守。臧霸就此名闻天下。

本地土豪聚集手下的私人武装力量击杀朝廷的两千石官员,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谋反。所以臧霸杀完人后也只有逃跑。但是他这种行为又是为了营救父亲,符合大汉朝四百年来一直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传统美德。同时,泰山郡守侵犯本地土豪的权益这一行为也让大汉其他的世家大族不爽,连带的就对敢于公开操刀子反抗这种坏规矩的政府官员的行为大加赞赏。所以臧霸这一行为,不但使其在世家大族中的口碑迅速上升,而且地方政府对其追剿也相当的有气无力。后来臧霸干脆就在泰山郡很是逍遥的当起了贼寇。

所谓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臧霸杀了太守落草为寇不到一年,张角造反了。当时很多江湖好汉都选择了跟随张角,打起黄巾的旗帜。但是地方豪族出身的臧霸却无法接受张角的主张,所以他这一支山贼反其道而行之,投靠了时任东海国中尉的陶谦。在陶谦将徐州黄巾赶到青州后。臧霸就在琅邪国的开阳县屯驻了下来。随着后来陶谦的慢慢老去,臧霸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最后发展到听宣不听调。一九四年,曹操血屠徐州的时候,臧霸干脆对自己名义上的主公陶谦先生不闻不问了。

从中平元年末到现在的初平五年,臧霸及其团伙,盘踞开阳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臧霸虽然仍旧保持着陶谦部将的名义,除了自己的地盘开阳外,也不插手琅邪国其他地方的官员任命。但是这厮牢牢的掌控住琅邪中尉这一职务,整个琅邪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几乎都被他控制。成了事实上的琅邪王。

之后他又资助当年在泰山做贼寇时结识的好友昌豨、孙观、吴敦、尹礼。让他们分别聚众称雄一方。没事的时候这些家伙就是贼寇,到处斩杀地方官员,帮助臧霸逐渐的掌控住琅邪国和泰山郡的地方政权。有事的时候就回归臧霸旗下,借着臧霸的“正式政府官员”头衔渡过危机。所以十年来,琅邪国、泰山郡,基本上被臧霸为首的势力所掌控。而臧霸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生动的诠释了“官匪一家”的内涵。

对于蒋通来说,泰山、琅邪两郡,大致上属于后世山东省的南半部分范围。这里的地势比起周边的青州、兖州、徐州都要高出不少。在军事上,不管是守备青州,还是将来攻略兖州、徐州。这两郡在手,都可谓占尽地利。所以蒋通对这两郡可是垂涎许久了。

当然,现在的蒋通四面被敌,光是一个已经半死的袁绍他要办起来都很吃力。所以这两个郡,虽然他很想要,不过限于客观条件,暂时也没有将其正式纳入作战目标。但是臧霸及其手下多年来对青州不停的袭扰,始终让蒋通感到极度火大。需知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极长,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社会环境。泰山贼们一天到晚都来打劫,这生产怎么恢复?本牧的威信怎么维持?什么?你说青州军不是天下无敌么?还怕什么贼寇?我呸!岂不闻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整个青州南方集群,最顶峰的时候也只有两万人。青州和泰山郡、琅邪国的交界线有多长?对于那种打一枪就跑的贼寇,对于青徐兖三州交界处的山地丘陵,两万青州军怎么防?

所以本来暂时没打算动臧霸的蒋通,也逐渐的将臧霸纳入了黑名单。以前唯一需要顾虑的是,臧霸毕竟是名义上的陶谦臣属,琅邪国也名义上属于陶谦的管辖范围。为了一个臧霸得罪整个徐州导致青州南部陷入长期战争是蒋通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这些年来,对于泰山贼寇的不断袭扰。蒋通除了加强防御,传文徐州要求陶谦加强管理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等到了曹操血屠徐州的时候,蒋通终于借着南援徐州的机会,成功的使徐州放弃了臧霸。于是,这一次,蒋通就要对臧霸下手了。

臧霸呢?实话实说,作为一个在真实历史上先后在陶谦、吕布、刘备、曹操等枭雄手下辗转腾挪,做了那么多坏事,最后还能得到善终的豪杰。他的智商不是不低的问题,而是相当的高。他当然知道蒋通这样的强势诸侯惹不起,也不该去惹。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他能完全掌控的。

以军队来说,臧霸起家的部队是泰山贼,军纪什么的也就比凉州军那群人型蝗虫军团稍微好一点点,这样的军队是以抢劫起家的。既然青州已经开始恢复生产,逐渐变得富庶,而我们又离青州这么近,还占据了地利,怎么能够不去抢呢?

对于臧霸身边的将领们来说,他们并不算是臧霸真正的属下,说起来,他们更像是一群结义兄弟,而臧霸不过是带头大哥罢了。兄弟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行了。平时你管我们干啥?

而对于臧霸的治下来说,豪强出身的臧霸并不擅长治理地方。再加上手下的兄弟、士兵们贼性不改。十年下来,没有经受过战乱的琅邪国、泰山郡一天比一天糜烂。农业生产、商业经济几乎陷于停顿。而且随着他对陶谦的离心力越来越强,富庶的南徐州对他的支援力度也越来越小。在这样的窘境下,他也不得不打青州的主意了。

为什么相对弱势的徐州他不去抢,要去抢一惯强势的青州呢?这就是臧霸聪明的地方。徐州牧陶谦,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上司,毕竟自己名义上是徐州官员。抢徐州,名声会很臭。而且会把自己的后路给彻底断绝。抢青州呢?蒋浩然的名声在世家大族嘴里那是相当的臭,和蒋浩然做对,除了获取实利以外,还有刷名望的附加效果呢。而且,臧霸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他非常清楚的明白蒋通的大战略就是:平定河北四州以前,不向黄河以南伸手。而蒋通要平定河北四州,在臧霸看来,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功夫。而五年之后的天下大势谁能说得清是怎么回事?所以,老子就抢你了,你能把老子怎么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初平五年八月听到蒋通发兵八万西进冀州后。臧霸更是彻底放下心来:在他看来,蒋通虽然仍旧留了两万人在临淄附近。但那是为了防备他或者是兖州大规模入侵的。在这个时候,如果他的泰山军发动次数多,规模小的袭击的话,估计青州不会有什么反应?而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金秋九月啊!富庶的青州,所有的秋粮都已经入库。百姓家里也余粮颇丰。这个时候出去抢劫,那可是一本万利啊!

所以当周瑜在昌安县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出兵琅邪的时候。臧霸也在自己的老巢开阳召集自己的部将、兄弟,开始准备集结兵力。北上青州进行打劫。

这一天是初平五年(194年)九月十一日,臧霸在开阳城内大摆筵席,等待他原先分处各地的兄弟们来到开阳城聚会。

不过这一天臧霸一直等到午时三刻,都没有一个外地的兄弟到来。这不禁让臧霸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惶恐。

“请某几位兄弟的信函,汝等确实都发出去了?”

“老大,早就发出去了。今天是十一,我等在上月二十五日之前就已经送到各个当家的手里了。”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家伙按照往常的惯例,说是十一日聚齐,性子急的一般都是七、八日就回来了啊若是一两个没能准时到就罢了,这次居然全部都没到,没有道理啊。”

“老大!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随着手下喽啰的大喊,臧霸的心脏猛然一缩!莫不是?莫不是陶谦陶公祖死了?哎,说起来,某今日有这样的地位,还是靠了他很多啊。老家伙虽然最近几年为人处事有些老糊涂,但毕竟以前对我还是不错的。接下来是谁继位呢?陶商?还是陶应?管他是谁。只要不傻乎乎的想要调老子回郯县,老子就还是要继续认这个“主公”的。

“老大!青州兵!青州兵来了!”

“哦,嗯!你说什么?!”

“青州兵,青州兵出现在开阳城下!全部都是骑兵,要不是看守城门的徐校尉见机得快,在城楼上斩断了吊桥,青州兵就冲进来了!”

臧霸听到这里一阵恐慌,之后用力的抓扯住传令兵的衣襟:“你给老子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老子这开阳城离北海国最南部的昌安县起码四百里,为什么青州军都到了这里老子才知道?前线的孙观、孙康兄弟在干嘛?莒县的琅邪相萧建在干嘛?”

“老大,俺真的不知道是为啥啊!”

“你再去徐校尉那里好好确认一下,城下的真的是青州兵?莫不要把回来的各路当家的给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