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七章 周郎青州行 一

第七十七章 周郎青州行 一

初平三年七月二十日,蒋通从馆陶撤军。[燃文书库][]持续了五个月的第二次青冀战争就此落下了帷幕。与此同时,在滨海港的鲁肃、周泰、蒋钦、周瑜等人,也在蒋干、张涛、李马槽、黄叙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滨海城,向临淄进发。

这一支队伍,有鲁肃的家眷、‘门’客、部分家奴,周泰和蒋钦的水匪部下,还有张涛、李马槽、黄叙率领的司闻使和部分军队。当然,还有周瑜的家人、‘门’客、家奴、‘私’兵等。两三千人的队伍,行走在滨海至临淄的官道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长龙。

周瑜看着自己‘私’兵四周,队伍严整,行进步伐整齐,毫无隐瞒的对自己的队伍保持着高度戒备的青州军,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青州人做事和大汉的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啊,啥事都直接得粗暴,一点掩饰都没有!

说起青州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从被迫踏上青州军的海船开始,周瑜就很明显的感受到了。

在青州的海船上,周瑜非常诧异的发现,在青州,士兵并不低贱。和其他地方普遍的营养**、‘精’神不佳、目光呆滞的士兵不同。青州的士兵虽然说不上红光满面,但也形满‘肉’盛,一看就是吃得很饱的样儿。至于‘精’神状态,那更是和其他地方的士兵天差地别。这些家伙个个双目有光,‘精’神矍铄。被上官分派任务时,应承命令发出的那一声“喏”,极其的中气十足。这是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心气十足的典型表现。至于说在扬州郡兵乃至当年过境的孙坚军中屡见不鲜的穿箭游营等‘肉’刑,在青州的士兵中也是完全看不到。真有错误发生,全部都是按照条例处以相应的军棍了事。因此,青州的士兵无论多少,都没有残疾。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是典型的双面人。在轮到其值宿或者办事的时候,几乎都是严厉苛刻的。但是一旦从工作状态中转入休息时间后,又都散漫到了极点。对蒋干、张涛、黄叙等上官,这些家伙居然也敢对他们开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而这些青州的官员,居然也笑嘻嘻的应承、笑骂。这,这还是大汉么?这还是贵族平民,官员百姓之间鸿沟深壑的大汉么?这些士兵的自信从何而来?这些官员为何如此的宽容?如此官兵不分,官民不分,如何上下分明?如何令行禁止?

但是后来这点疑‘惑’在青州军和幽州军作战的时候得到了解答:如此状态的青州军,上了战场仍然是绝对遵循主将的命令的!你看高仲达指挥的陷阵营。八百人面对一万以上的骑兵,在骑兵阵中摆伏盾阵。在各自彼此隔绝,号令不通的狭小伏盾坑内,时间一到,八百勇士齐齐掀盾起身。这得多大的勇气,多么严明的纪律才能做到。但是这勇气。这纪律。这平时嘻嘻哈哈没个正形的青州官兵。这反差也太大了啊。

说到滨海城,周瑜对这座蒋通主政渤海后,从无到有,完全新建的城市也充满了好奇和不解。

首先,这座城市的城墙完全不符合所谓的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城市城墙。而是修了一个凹凸不一的六角形。向随行的蒋干一问,才知道这个东西叫棱堡,据说能对攻城的敌军实现无死角‘射’击。好,这个明白了。可是城内的布局和房屋,那就彻底颠覆了周瑜以前的所有认知。

按照世宗时(汉武帝)董仲舒整理完善的天人感应学说,天地与人类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天地的风调雨顺和灾害发生都可以从人的行为中找到根源。所有为了让天不对人类降下惩罚,人的行为要尽可能符合天地‘阴’阳五行大道。城墙修个四边形,是符合天圆地方的大道。县衙或者说城主府位于城市的正中符合天地大道。按照周礼,所谓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王宫之北中国古代的城市几乎千篇一律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座新兴的滨海城完全没有这些讲究。作为全城最高行政机构城主府以及其他相应的政fu机构,直接摆在了整个城市的最东端而不是正中,为啥呢?因为东‘门’一出去就是滨海港。这是为了便于管理。而整个城市的北面就是一个大兵营和武器库,而不是传统的市场或者商人聚集区。为啥呢?因为滨海城的军事价值就是为了防备北方的公孙瓒,一旦有了战事,北‘门’往往首当其冲,为了士兵武器调动方便,所以军营武器库全部放置在了北城。官员和普通港民的居住区放在了城市的西面,因为相对来说西面更加安静,更适合居住。至于说按照传统本该设置政fu机关以及官员、贵族等人住宅的城南部分,毫无悬念的成了商人聚居区――因为滨海城是目前蒋通控制范围内的极北之城,所有的货物不管是从青州其他地方汇聚到此出海还是海外货物通过滨海港深入内地,肯定都是从南‘门’进出总之,滨海城的城市布局只有一个要求,两个字――实用!什么天地大道、天人感应,在这里完全没人理睬!

当他面带鄙夷的向张涛等人说出自己的见解,说蒋浩然名满天下,连基本的周礼、天人感应学说制定的建城原则都不懂的时候。那个‘阴’狠的司闻令张涛嘴角一撇,直接说道:那敢问周郎,若是周礼真是那么好,为何‘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若是天人感应真的那么灵验,那为何当年瘟疫大起时朝廷三公没人为此辞职谢罪?为何安平国相把我家主公的避瘟神‘药’卖到一万钱一粒的时候老天没有降下处罚?最后张涛恶狠狠的告诉他:天人感应就是歪理邪说。他的主公蒋浩然先生根本不鸟这个东西。在‘乱’世中亲人丧尽、妻离子散的滨海港港民,也不鸟这东西。至于他张涛,更是以在大汉范围内彻底废除天人感应学说为人生之志!

好,跟这个因为家庭丧‘乱’,‘性’格变得‘阴’狠偏‘激’的家伙无话可说。那小爷去跟蒋干说。子翼刚到青州出仕没多久。还没有彻底变坏?还算大汉传统的士子?应该有共同的语言?

到了蒋干在滨海城的临时住所,蒋干亲自出迎,结果这厮一出来就把周瑜雷了个外焦里嫩,无他,在家闲居的蒋干居然彻底抛弃了宽袍大袖的大汉传统士子服装,改穿了一件莫名其妙的“紧身衣”和一条“紧身‘裤’”就出来了。

“唔,贤弟这是怎么了?哦哦,贤弟莫怪。这个是主公亲自设计的‘短袖衬衣’,这个是主公亲自设计的‘休闲‘裤’’。别说,穿着就是舒服。这么个天气,比穿着那一层又一层,裹来裹去的宽袍大袖方便、凉爽多了。贤弟用过膳了没有?没有啊,巧了,干正在用膳,来了就一起。”

如果说作为年轻人,特别是有才华,头脑聪慧的年轻人,对蒋干这身“奇装异服”虽然惊诧,但还能接受的话,蒋干带着自己进入大堂后周瑜的表情顿时就呆滞了。

这,这是在大汉境内么?怎么这里的摆设和家具完全没有见到过?这个摆菜的是案几么?怎么这么高?这个案几旁边的,三边平,一边高出一截的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

“呵呵呵,贤弟,这是主公设计出来的桌子,摆放东西的。这桌子旁边是凳子,用来坐的。来来来,贤弟,请入座。”

学着蒋干的样子,慢慢的把‘臀’部落在凳子上,然后缓缓的向后一靠。周瑜迅速的感受到了凳子的好处。然后再稍稍前倾后,周瑜也很快感受到了桌子的好处。

应该说,蒋通作为一名医生,对中国很多人一起共享一席的合食制深恶痛绝,这哪里是在一起吃菜?分明是彼此互吞对方的口水嘛!若是一席上有个别饮食习惯不好的人,喜欢不停的用筷子满盘子翻来覆去的挑动菜肴的话,那岂不更是恶心到了极点?所以在这个分食制尚占主流的汉末时代,他虽然指示自己家的木匠按照自己的设计打造各种现代家具。但是涉及餐饮方面的桌子却很小,只能是一人一桌。这就是为了保护分食制这一华夏民族传统而卫生的饮食习惯。所以这里也能看出蒋通的原则:有害的要改,但是有益的传统一定要保留!

待周瑜入座后,蒋干的仆从飞快的为周瑜端上饭菜。第一道主菜就把周瑜震撼得不轻。

“呵呵,贤弟,此乃主母家厨娘的绝学,烤羊排。以鲜嫩羊排为主料,放于炭火上烧烤。烤制过程中,层层缓慢加入味‘精’、海盐、茴香、八角、紫苏等调料。愚兄随司闻令初至滨海城时,奉孝就用此道菜招待干。当时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给咬断。后来见了主公,干也在主公府上的家宴中再尝此菜,更觉无与伦比。后来干在滨海、临淄都置办产业,雇了几个厨子,第一件事就是打发他们去主公家的厨房里学艺,呵呵呵,贤弟觉得此物如何啊?”

周瑜没有开口回答他,却用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给了他最好的回答。蒋干看到平时风度翩翩的美周郎这时候也完全去了形象,也禁不住抚手大笑:“贤弟莫急、莫急。愚兄平日爱好不多,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是和主公如出一辙的。所以每年的俸禄倒是有大半都‘花’在了这张嘴上。每次吃饭都有五六个菜的。贤弟把第一道菜吃得太快,后面的怎么办?”

第一次感受味‘精’、第一次感受烧烤魅力的周瑜这时候完全没有注意到蒋干的劝解。蒋干见此也不以为意,但还是忍不住继续说道:“主公曾经‘私’下嘀咕,被干听到这么一段话,主公说这烤全羊什么的在他看来只能算是勉强入口。待得过个十几二十年,他扫平了群雄,恢复了大汉乾坤后就要派出船队远航世界之尽头,去极西之地找什么辣椒种子,去西南什么贵霜帝国找一种叫孜然的种子,这两种香辛料有了之后,这烧烤才能算是大成”

风雅的美周郎风卷残云般的搞定了那盘不多的烤羊排,才终于抬起头,很是畅快的出了一口大气。“兄长,此物大善!弟明日派我家的厨子过来学艺,还请兄长不要藏‘私’。”

“呵呵呵,贤弟,这个事情跟为兄说没用。为兄的厨娘不是家奴,只是干每月给她三石粮食做薪酬,她负责为干烹调美食而已。这只能算是雇佣关系。所以教不教,怎么教,都要看那厨娘自己的意思。为兄说了不算!”

“这”

“呵呵呵,贤弟,我青州不禁人口买卖,奴婢生的家生子仍然算奴婢,这一点和整个大汉还是一样的。不过这些年我青州政通人和,百姓家家皆有余粮,这卖身为奴的事情就很少了。加上有主公法令和那个号称‘毛’阎王的都官从事在此,小民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世家被抑制得很厉害。所以大汉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欺辱小民,‘逼’迫其成为世家附庸甚至家奴的事情也很少。故而我青州虽然不禁人口买卖,但真的是有需求的很多,但可以卖的很少,真真的有价无市啊!”

“完全无法购置奴婢么?”

“也不是完全无法。毕竟我青州还是有不少破落户,一天到晚好吃懒做,只会在赌场、**败家的家伙。这些家伙败尽家产后往往会因债务沦落奴籍。但是这样的奴婢,买来干嘛?”

“还有他法可想么?”

听到周瑜的这句话,蒋干心里大定:自己这位贤弟看来已经认清了事实,知道不管是否在青州出仕,都要在这里安家了?都想着要购置奴仆了。也罢,有些话得先给他说清楚了。这位历代祖上都出任高官的世家大族子弟,可不比自己这个寿‘春’蒋家的旁支庶子。思想的扭转和适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可以购置奴仆。一条是贤弟出仕于我青州,立下功绩职务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青州牧府会按照你的职务给你分派一定数量的扈从额度。你可以用这个扈从额度自行招募人手,本州人、外州人、良民贱民俘虏都不限。比如高仲达,他先前是校尉,扈从定额是五百人。这五百人算是他的‘私’兵,不管他将来在何处任职,这五百人都是要始终跟着他的。而且青州牧府还要每年定额发放一定的补给给高仲达,让他能更好的养活这五百人。这一次仲达立了大功,被主公拜为鹰扬将军,那么他的定额就上到了一千人。但实话实说,除非向贤弟这样家资丰厚的,一般我青州的武将都没有把这几百或者一千的扈从给‘弄’满额。因为单靠牧府发放的补给是养不活这些家伙的,还得自己往里面贴钱。加上主公其实很不喜欢大家蓄养‘私’兵,所以,就连扈从最多的高季观将军,也只有一支两百人的扈从队。只有定额的五分之一。”

“还有就是周郎你家出资购买主公每次出征时销售的战争债券。主公出征回来后,除了用钱粮还你的利息之外,还有部分战俘向购买了债券的义士出售。这一条款出来的时候争议很大,主公本心是不愿意‘弄’这么一条出来,但是鉴于我青州现在的世家大族买不到奴婢不说还经常出现奴婢逃亡,所以主公还是捏着鼻子认了。但是主公也明确规定,汉人战俘即便被发卖为奴,主家也要保障其人身安全。若有死亡,当地县令县长或者要亲自过问死因的。若是虐待甚至是虐杀,主人是要吃官司的。严重的害得偿命!总之,这条路也不是很好走。”

“不过若是再过几年,我军拿下河北四州,特别是幽州后就好了。主公的法令只是规定了汉族战俘的生存权,对其他异族提都没提,所以,干这些年也不准备购置奴婢了。等过几年再说。嗯,据说主公这次在冀州碰到了匈奴人,要是能抓一些战俘回来就好了。到时候干也准备厚颜去托点关系买几个。”

“那兄长孤身一人来投青州,到了这里又买不到奴婢。兄长的起居”

“雇人啊!贤弟,我青州实行独子继承法。除了继承家业的儿子,其他的子‘女’都是拿不到半分家产的。要想生存,当然可以依附自己的了遗产的兄弟做他的佃农。但若要想活得好,就得离开土地,到军队、到城市来求生路。虽说现在我青州刚刚实行此法不过两三年,但是用主公的话说,百姓们聪明得很哪。我大汉的百姓最会琢磨法令,钻法令的空子了。这个时候早就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了。我青州虽然规定,要在父母死后才能公开遗嘱,明确财产继承人,但是依我青州基层官吏的汇报来看,绝大多数百姓家里,都早早的定好了继承人。之后继承人负责给父母养老,看守家族墓地没有继承权的子‘女’外出做工、从军。这也是算是权利义务对等了所以说我青州多的是闲散人口。这些家伙除了参军以外,就要做工匠、做商人、做衙‘门’的胥吏、做厨娘怎么会找不到人伺候我等的起居呢?”

“而且干最近这一两年来发现,雇人比使用奴婢好多了。奴婢只是因为生死大全‘操’之于我手,故而单纯的畏惧我等而已。心中不免存了仇恨。而且因为终身为奴,子‘女’世世代代为奴,完全看不到人生的希望,所以工作起来也是懒惰不堪,用奴婢,还得另外找人保护自己,还得另外找人监督这些家伙。这雇人就不一样哪。伺候得本公子不舒服,就换!做得好,就可以加薪。所以这些人就会自发尽心尽力的去做哪!所以某要说,主公此法,大善!”

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信息导致大脑当机的周瑜就这么恍恍惚惚的从蒋干府上出来了。连后面蒋干显摆式的命人专‘门’送上来的炒菜、炖菜和糕点等超越大汉烹饪水准的佳肴,周瑜都没有吃出什么味来。搞得蒋干也大感无趣。

收回飘远的思绪,周瑜回过神来,看看宽阔整洁的水泥官道,又看看官道旁刚刚完成收割,整个天地金黄一片的麦田。周瑜长叹了一口气。

“这位浩然公,到底是什么人啊!”

――――――我是疲惫不堪的分割线――――――

1、辣椒原产地美洲(废话),孜然原产于中亚,经过西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东汉末期,在印度占优势地位的是贵霜帝国(105年~250年)。

2、有个笑话是怎么说的。德国人只做法律允许的事情。美国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意大利人兴高采烈的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好像是这样说的。那要作者自己说,这些民族都弱爆了。一个个傻样儿!俺们中国人专‘门’钻法律的空子,做擦边球的事情。擦来擦去法律最终都是一纸空文。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