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六章 首领的责任 三(1 / 2)

第三十六章 首领的责任 三

“属下司闻曹司闻使李马槽,拜见主公。[燃文书库][]”

“你,你叫什么?”

“属下名李马槽。呵呵,主公,属下本是平民,家里没识字的。当年因为母亲分娩是在家里的马槽,属下就得了这个诨名,让主公见笑了。”

“不不不。”蒋通心里简直要笑翻了,但还是一脸正‘色’的说道:“很好,很好的名字。嗯,季澜那边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文若先生已经答应去我渤海了。司闻令凭着文若先生的帮助,也成功的找到了奉孝先生,奉孝先生在看了主公给他的信件后,也答应去渤海。”

“好!”蒋通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腾的一下跳了起来,赤足在大厅里反复走动了几圈,‘胸’口剧烈起伏,双手也是不断握拳又松开,松开又握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兄,不至于。不就是两个儒生么?”崔琰不在,太史慈在一众武将面前嘴巴更加肆无忌惮了。

“你懂什么?”蒋通也懒得跟这个家伙计较:“这次出兵讨董,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两位了!这两位大贤,一个是吾的萧何!一个是吾的张良!”

“嘶~~~”大厅里,太史慈、赵云、高览、高顺都发出惊讶的声音。荀彧荀文若倒是很早就有名了,主公说是萧何就萧何。这郭嘉郭奉孝是谁啊?听都没听过。张良?凭什么啊?

太史慈简直就是非常称职的损友:“大兄,萧何和张良都有了,韩信呢?韩信在哪儿?呃,子龙,你是么?季观,是你?不不不,仲达,一定是你了。”

蒋通也懒得理他,只是一个人嘀咕道:“韩信现在还太小了。嗯,李马槽,说说,这一路顺利否?张季澜呢?吾要重重赏赐你们司闻曹全体兄弟!”

“多谢主公关爱!”李马槽‘胸’中火焰腾腾燃起:这果然是有前途的工作啊。拿着公款到处游山玩水,见个人,请来了,就能让主公这么高兴。连重重赏赐的话都说出来了。主公以前在渤海可是最重规矩的人,赏罚都是要有依据的呢。

“主公,请文若先生的路上有那么一点麻烦关纯竖子,以为司闻令带的只有二十人。竟然想带领冀州的那些魏郡狗偷袭我军。谁知道早就被,嘿嘿,早就被俺监视住了,结果俺给他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全歼那群魏郡狗。若不是文若先生阻拦,嘿嘿,俺老李把那关纯也一并杀了!”

“嗯,不错,李马槽,司闻曹这场战事伤亡几何?”

“回禀主公,当日那场反偷袭,我司闻曹以弓箭杀敌,自身只有两名司闻使轻伤。我百人司闻使中,有三名是主公亲自培训的军医出身,简单处理后已经无碍。”

“甚好,张季澜呢?两位先生呢?”

“主公,我等是二月十一日到的颍‘阴’。二月十五日在阳翟找到奉孝先生。当时主公正在攻打阳武。奉孝先生说,主公这次孤军西进,打到虎牢关下是主公本次出兵的极限。最起码也得到三月才能见到分晓。而且虎牢关之战是纯靠实力的正兵接战,他们也出不了什么力气。不如先去渤海看看。所以司闻令就护送两位先生及其家眷直接去渤海了。走的是陆路,估计现在也该到了。哦,主公!文若先生去渤海前,给主公推荐了三位大贤,一曰杜畿杜伯侯,京兆人,因为凉州叛军攻入京兆。现在正陪着后母避难荆州,路过颍川时与文若先生相识。一曰刘馥刘元颖,沛国人,早年与文若先生曾有‘交’往,现在正避难于淮南。一曰梁习梁子虞,陈国人,现在正在陈国长平县担任小吏。文若先生说,此三人,若是担任郡守治政一方,定是除了主公外大汉最好的郡守,先生已经写好书信,由小人带来。请主公立即选派人手前去延请!”

好!荀文若的人脉果然广大!蒋通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没错,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评价为王佐之才的荀彧,‘交’友广阔,看人极准。在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底下的文士谋士,一多半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而且荀彧荐人也能为被举荐者考虑。比如曹‘操’在兖州初期军事上的参谋长是戏志才。戏志才死了才推荐郭嘉。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人都要求的是:专用!你只能咨询我的意见,不能去问这个问那个。参谋的事情我一个人说了算。不要到处去找些人来互相商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蒋通一封信就能请到郭嘉:你来,我军事上谋略方面的事情全都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嗯,李马槽,这事吾就‘交’给你去办了。人手,以对方志愿为前提,自己去挑,以三百人为上限。这次去荆州、淮南逛一圈的话,吾也有几个人选需要你去打听,到时候把名单写给你。有的是有籍贯的,有的没有,不过这事情不强求,找得到就找,找不到就算了。”

嘿嘿,曹孟德,你最强力的两个助手都被我挖了,到时候等小爷统一河北的时候,就算你统一了河南,咱们俩也来一次官渡的话,我也稳胜你了!

这一天注定是蒋通的幸运日。刚刚得到两位猛人加盟的好消息还没有完全消散。又有一位骑士匆匆进入大堂:“恭喜主公、贺喜主公。属下自渤海连夜快骑赶来!主母于三月十五日诞下少主!母子平安!老主公按照主公出兵前定下的名字,为少主取名为鲲!我渤海有后矣!”

这个消息比李马槽带来的消息震撼多了。渤海的武将们纷纷兴高采烈的的起身大声道贺。带动的声‘浪’传出好远,不一会,整个渤海军的营帐内,一万多士兵、民夫齐声欢呼。惊动了曹‘操’、刘chong、刘备等人及其部队,纷纷出营探问。待到确认蒋通得子的消息后,陈王刘chong第一个亲自到蒋通驻地道贺,而曹‘操’、刘备却是脸‘色’‘阴’沉。

初平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刘chong、曹‘操’、刘备的队伍离开荥阳。到了四月一日,蒋通的渤海船队终于到达。蒋通的军队也开始陆续登船,沿着黄河出海,返回渤海的滨海港。而蒋通则把大队人马扔给崔琰和太史慈、赵云等人。自己带领高览、高顺坐了一艘平底沙船赶往东莱的牟平庄园。待得蒋通回到渤海的滨海港时,已经是四月三十日了。

回到渤海后,蒋通做的第一件事是发布出兵报告。题目就是《告渤海军民书》。在这篇文章里,蒋通以非常通俗易懂的词句告诉渤海的全体军民,渤海为什么要出兵讨董,出兵人数、兵器、粮草有多少。在酸枣大营发生了什么事情。渤海军和少量的盟友一起西进遇到了怎样的敌人。‘交’战后伤亡如何而不得不退兵等。全文通篇只有事实和数字的陈述,完全不夹带任何主观评述和自我吹嘘。靠着自己的老兵掌控下的坚实的基层政权,蒋通的《告渤海军民书》迅速发布到渤海全郡的每一个亭。在亭长的讲解下,渤海全郡每一个普通军民都非常清楚的明白了这次出兵讨董的经过。

“渤海的平民缴纳赋税供养我等,渤海的士兵把身家‘性’命寄托于我等。我等每次出兵后,无论胜败,当然要给渤海的全体军民做汇报。为政者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依靠普通军民的供养而存活,故而必须始终在军民面前保持谦卑。只有这样,我等为官执政才能长久。”

蒋通坐在南皮的太守府大厅的主座上侃侃而谈,座下文有蔡邕、荀彧、郭嘉、‘毛’玠、崔琰、管宁、王修、国渊、邴原、王烈。武有黄忠、太史慈、赵云、高览、高顺、黄叙。还有自己的家臣蒋‘蒙’、张涛。再加上远在牟平的典韦、蒋盛。如今蒋通的麾下,也算的上人才济济了。哎,虽然如此,可是做这个团体的领袖也真的要牺牲好多。哥到现在都还没能回家,连自己的父母老婆‘女’儿儿子都没有来得及看啊!

“至于说为什么要把情况讲得这么透彻,很简单。渤海的政策是以义利一统为核心的。义利要对等,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平。要公平,首先就需要执政者公正。要公正,首先就要做到公开。公开、公正、公平做到了,义利自然一统。义利统一后,我渤海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得以执行。”

“至于说为什么只做事实陈述而不加任何评论或者‘诱’导,诸公,尤其是我青州的诸位大贤,你们应该知道,小民虽小,但小民不笨。我等为政,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可以欺瞒哄骗小民。所以既然是做汇报,就彻底一点,只讲事实,不讲其他。小民们自己会去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蒋通说到这里,扭头对崔琰说道:“季珪,记下来,无论以后每次出兵还是每年年底,都要有这么一篇报告。以后我渤海将形成定制。”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