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1章 改一改(2 / 2)

但仔细想想,这次会面也是情理之中。

舒瓦瑟尔虽任外交大臣,但更中意陆军战争大臣的位置。

现任战争大臣穆伊在这次兵变中装聋作哑,下野是免不了的,不过可以以病老的名义光荣退休,也算保住了后路。

而布罗意元帅是接任的热门人选——资历上不必说,在平定这次兵乱的战斗中,也立下了最关键的功劳。相比之下,诺阿耶公爵兄弟俩虽然也在凡尔赛宫附近俘虏了杰尔吉部队,但毕竟只是外围战斗。

舒瓦瑟尔这头“唱歌的狼”是想先一步试探布罗意呢。

两人客客气气地聊了聊政局,好像多年的罅隙不存在一样。

舒瓦瑟尔带出正题:“海军和陆军两个部门,你觉得王后有中意的人选吗?”

布罗意坐直身子:“我也不拐弯抹角。陆军大臣我是不会让的。只要你不阻挠,我就向王后推荐你的堂兄普拉斯林公爵回来担任海军大臣。”

即便他不推荐,曾在海军大臣位置上就任四年、颇有实际的普拉斯林公爵也是呼声最高的人选。

舒瓦瑟尔一愣之后,也开出条件:“如果你不阻挠我转任陆军大臣,我可以推荐你做海军大臣,你的弟弟做外交大臣。”

其实布罗意元帅没有海军经验,即便有舒瓦瑟尔推荐,就任机会也不大。他弟弟布罗意伯爵当过多年的外交官,曾经是国王机密局的局长,当上外交大臣的可能性也不小。

两人的条件都有些虚;不过他们都有耐心——讨价还价,才刚刚开始。

夏尼夫人得知两人碰头的消息时,不禁冷笑。

他们都是王后实力的重要倚仗,王后在“分蛋糕”时,不会不照顾他们的想法;但撇开王后,这样把重臣的位置当成囊中物来瓜分,未免也太看轻王后。不是他们拎不清,而是离想要的东西太近,视线就窄了。

不过,现实很快就能让他们清醒。

在第二天的御前会议上,王后没有明确新任大臣人选,而是抛出了连续的重磅消息:

新组建的巴黎法院不再有立法权,只享有司法权和解释权。就任法官的人选以三分制为大体原则,即旧法院法官占三分之一,莫普法院法官占三分之一,社会新招募法官占三分之一;依照实际情况,可以不拘泥于这个比例。就任法官纳入先前推行的公务人员管理体系,待遇和考核由人事部统一管理。

泛法国岛地区,也就是原巴黎法院管辖范围——北起皮卡第、南至奥弗涅、东达香槟、西到普瓦图,覆盖16个行省的大片区域——在这个范围内,除了原有的高等法院外,将以省为单位,设立低一级别的基层法院,服从上级管辖,主管诉讼。

其它地方的高等法院仍保留原有权力不变。

舒瓦瑟尔大吃一惊,仔细思索后,一丝凉意不由得爬上脊背。

他小瞧了王后决心和魄力;其他人觉得是危机,在王后看来就是改革的机会。

不是面临缺少人才的问题吗?将司法权取消,只留下诉讼一类的庶务,缩小法官权限,使他们变成只需要照现成法规办事的遵守者,不再是八面威风的穿袍贵族,而是如同第三阶级的公务员。照这个新标准去找,要找到适任者还不容易?民间比世袭的法官还通晓法规法条的律师不在少数。

法务系统因为连串的打击,而形成权力真空,王后现在无论怎么改,遇到的阻力都最小。旧法官盼着回归,莫普的法官盼着赦免,民间律师盼着垂青,就好像一笼雏鸟,张着嘴巴等着喂养,敢反对、愿意反对的有几个?

他敢肯定,不久之后,这个措施还会向其它行省推广,时间就在地方上完成政府公务员改革之后——届时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也就能更加从容应对来自地方法院的反对。当然,方式也会像现在的公务员改革一样,先以阿基坦地区为试点。

他能想到的,地方法院一定也能想到。接下来一个月内,从地方法院的抗议信恐怕会像雪片一样飞来;但起的作用不会很大。十年前莫普改革已经扫清了一大片障碍,倒是无意中为王后开了路。

关键还在于改革本身能不能站得住脚;现在这些就任的法官当然配合,但时间久了、位置坐稳了,就难免会渴望更多权力了;尤其是旧派法官,一定会怀念曾经出口成宪的光荣岁月。

三分制就是为了让他们互相牵制。

即便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形成一派独大的情况,因为立法权已被剥夺,也掀不起太多风浪了。

政策考虑得周全,只要执行者能力不差,推行起来就不是问题。

“陛下,那么以后只有国王才能出台法规了?”

舒瓦瑟尔不禁大声质问。

“这样太危险了!民间的形势千变万化,国王和朝廷几个人只在巴黎怎么顾及得了?建立地方高等法院就是为了分担国王担子上的重任。”

他和众多穿袍贵族关系良好,也一直站在反莫普改革的立场上。现在王后的改革居然比莫普的还激进,他顾不得体面,直接当面反对。

首相莫尔帕原本没有表态,此时却心中一动,一股兴奋如同喷泉一样涌起。

“陛下,我认为这项措施很好。之前高等法院自行立法,出台的法律法规繁琐细碎,常常与国王和政府的命令矛盾,这就算了,甚至还自相矛盾。将立法权收回来,有利于统一法规,让国民不至于无所适从。”

收回立法权,国王一个人是管不过来的,那就只能倚重朝廷大臣来管。名为“朝廷”的这块蛋糕做大,他这个首相能分到的也自然变多,这是极大好事,他怎么会反对?

杜尔阁和小巴托罗繆也大为吃惊;他们都是受启蒙思想熏陶的,对这种“倒退”坚决反对。

泰雷神父、弗里利埃公爵则出言赞同。

一时间,众臣原先的派系打乱,已站出泾渭分明的两个队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