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1 / 2)





  村上本就有会泥瓦匠的手艺人,专门拿钱看地的,很快去看过了破庙,并给出了几个修葺的方案。

  江敬武觉得可行,泥瓦匠便让他先去买砖瓦、木材还有粘性高的黄土等。

  山神庙不算小,加固、隔间,都需要大量的材料,整体下来,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好在江敬武先前攒了一些钱,又幸运地捡到了金疙瘩,因此负担不算太重。

  叫上人,兵分几路去买材料,最后由他过去给钱。

  村口就有烧窑的。

  木材也有村民专门砍伐、售卖。

  只黄土难些,要到地里去挖,而且一趟肯定不行,要许多趟。

  江敬武怕人手不够,于是去了挖土的队伍里。

  来回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推够了足量的黄土,正打算喝口水之后,就去卖砖瓦和木材的地方给钱。

  没想到,那两队人却先哭丧着脸,空手而归了。

  “二哥,出事了。”跟他熟悉些的石娃子讳莫如深地问,“你最近得罪了什么人没?”

  江敬武皱着眉:“怎么说?”

  “咱们连隔壁村的砖窑和木材市都去了,”石娃子手背磕手心,做了个一拍两散的动作,“——没货,全让人给买空了!”

  作者有话要说:  巳正:上午十点整。

  2申正:下午四点整。

  第33章

  买空了?

  江敬武冷笑一声, 难怪石娃子要问他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那你们有没有打听清楚, 谁那么大手笔?”他心里早有答案, “连隔壁村的砖窑都挖空了, 得花不少钱罢。”

  石娃子如实道:“说是罗二柱家买的。”

  “他家要起多大的房子?”人群中有人酸溜溜地道, “大陶家砖窑厂都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囤积的砖能有几千块, 竟还不够他们用的?”

  花江村人不多,谁家有点儿什么动静,半天不到就能传遍了, 先前他以为罗二柱并不知道他们和四房换了名额。

  如今看来,他不仅知道,而且专门在这儿等着他呢!

  几乎在一瞬间,他就想起阿瑾先前说的那个,用来对付赵县令的法子。他当时就觉得不妥。

  若不是阿瑾刚醒过来,又跟他非亲非故,自己没立场去教训他。否则,非得好好说道说道那个熊孩子不可。

  ——做人哪能这个样子?

  断别人后路,把事情做绝, 对方就彻底没法子了吗?

  当然, 像老夫人那种亟待救命的情况, 县令确实没其他法子,这不就更加显得阿瑾这小子,忒狠。

  如此说来, 罗二柱竟然连个几岁的孩子都比不上。

  江敬武心里直想笑,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孙子还是半点长进都没有。

  “二哥,你怎么还笑得出来?”石娃子慌得不行,“买不到东西,你不是白白亏一天工钱?而且,你不是快回郡里去了吗?我都替你着急。”

  大伙儿纷纷附和,言语间多有不忿。

  “又不是没法子,急什么急?”江敬武仍笑着,反而安慰他们,“莫慌,我先去砖窑厂看看,能不能让他们临时赶制一批出来。”

  石娃子忙说:“我和你一块儿去。”

  “好。”江敬武说,“那辛苦大伙儿把里头废弃的东西都清理一下。”看了看正殿岿然不动的山神像,特意交代一句,“莫把山神像损毁了,最好能抬出来,找个空闲的地方搁着。”

  大伙儿应声,二人便出发往砖窑厂去。

  砖窑厂在很偏的地方,因他们日夜兼程地烧窑,动静大,只能盖在偏远处。

  除了烧砖,还额外制些盆盆罐罐之类的。这些东西都比较重,遇上量大、离的又不远的买主,砖窑厂都会给送上门。

  隔壁村情况也差不多,再远的,他们就不送了。

  罗二柱显然是认准了这一点,才会选择把这两家的东西都买空。

  “二哥,要不然找下罗二柱,同他商量商量?”石娃子建议道,“请上几个长辈。他辈分低,总不能不给长辈们面子。”

  花江村大多姓江,许多人户都还没出五服,所以对辈分很有讲究。

  像石娃子和江敬武是平辈,见面喊他一声二哥就成。而罗二柱年纪虽然和他差不多大,却足足比他低了两个辈份。

  认真算起来,罗二柱得喊他一声二爷爷。

  所以石娃子才会有这个想法。

  “得了罢,他擎等着我去找他呢,我岂能自降身价?”江敬武完全把他当个笑话看,“他既然有钱,就让他囤,看他盖那么大房子给谁住。”

  罗二柱常年不在家,江雨兰又是独女,加上他们家九代单传的一个儿子江宗义,平时也才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