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徐后传第61节(1 / 2)





  还有就是谢再兴以前也是常胜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战勇敢,冲锋陷阵。但是投靠张士诚后,谢再兴指挥调度一塌糊涂,只要有一点不对,就率先丢下部下逃命,就像败家子似的,将张士诚给他的十几万大军全部葬送在沙场上了,糟蹋干净。

  徐妙仪觉得奇怪,同样是投降,三国的关羽还能过五关斩六将,为曹操打前锋。但是外祖父胆小懦弱,畏首畏尾,甚至不顾家人的死活,像是变了一个人……

  “妙仪,天黑了,回去吧。”朱棣推门进来,徐妙仪遐想入神,这才发现已是月隐黄昏,根本看不清卷宗的字迹。

  金陵城晚上要宵禁,务必要赶在宵禁关闭城门之前回去。

  徐妙仪将抄录的书卷包好,朱棣贴上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新封条,上面的红戳都是真的。两人乘船离开旧州黄册库,玄武湖上,初夏的晚风轻轻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含苞待放的新荷在黑暗里远远看去,就像端午的一角角粽子似的。

  徐妙仪无心赏景,脑子反复想着外祖父从金华保卫战的如日中天,到急转而下,成为叛徒,败走义乌后神秘消失的经过。

  卷宗上刻板的馆阁体文字变成了一幕幕画面,徐妙仪心中的外祖父永远都停留在十年前,他是那么的疼爱她和朱守谦两个外孙,视若珍宝,怎么说背叛的就背叛,根本不考虑家人会遭受灭顶之灾……

  任凭谁都看出徐妙仪心情很不好,在夏夜里,紧缩的眉头散发出一股寒气,生人勿近。朱棣暗道:到底卷宗上写了些什么,使得徐妙仪从藏书楼出来后判若两人?下次找到机会,一定要亲眼看一看卷宗。

  冷不防,徐妙仪问道:“刑部左侍郎刘辰这个人在朝中风评如何?”

  朱棣说道:“此人从父皇起兵时就跟随左右,后来效力在曹国公李文忠帐下,是军事参谋,如今在刑部任职,父皇说他是一个能臣。”

  言下之意,就是刘辰的后台是曹国公,而且深的洪武帝信任。

  徐妙仪又问:“刘辰和我外祖父当年关系如何?”

  朱棣坦言道:“不知道,谢再兴谋反案,我那时年纪还小,所知甚少。”

  徐妙仪暗道,也对,这种事情朱棣怎么知道呢,还是以后去问毛骧吧,毛骧人脉广,连八辈祖宗都能查出来……”

  正思忖着,小船靠岸,徐妙仪下船换马,朱棣紧随其后,两人从太平门入城,真是赶巧了,城门就在他们入城后立刻关闭。

  贯穿金陵城南北的是一条笔直大道,名字也取得十分通俗,有朱元璋务实的风格,就叫做大通街。大通街的东面就是大明皇宫高高的围墙。

  金陵城夏夜,大通街两边商铺的灯笼高高挂起,万家灯火,热闹非凡,就像天上银河似的星星点点。徐妙仪和朱棣疾驰在大通街上,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再长的路都很短暂。朱棣感觉没过多少时候呢,就到了徐家瞻园。

  朱棣问道:“何时从绍兴回来?”朱棣是宗人府左宗令,管着皇族大小事宜,如今几个公主要操办婚事,兄弟们都在兴建自己的王府,他忙的不可开交,根本不可能陪着徐妙仪去绍兴查案。

  啊?徐妙仪猛然想起来她和朱棣的约定,当不当燕王妃?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她下半辈子的幸福。不过外祖父的谋反案犹如一块大石头似的压在她的心里,在解决这个十年的疑团之前,朱棣的问题要靠后了。

  徐妙仪说道:“绍兴路途遥远,还要查案子,估计顺利的话七月回来,如果有事情耽搁了,恐怕要到秋天。”

  秋天?真是等到花儿都谢了。

  朱棣觉得,自己可能要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夏天。

  徐妙仪回到瞻园,连夜挑灯给宋秀儿写信,拜托她通过亲兵都尉府的路子,查一查记载外祖父谋反案的刘辰、外祖父昔日的手下胡汝明,叶旺、马云,还有传闻中死在外祖父剑下的栾凤、李梦庚的家人等人的下落和底细。

  如果是以前,这种事情叫明教的暗探帮忙查就是了,如今脱离了明教,徐妙仪在瞻园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思来想去,唯一可以托付的就是宋秀儿了。

  次日一早,徐妙仪就和二哥徐增寿拜别了父亲大哥大嫂和三个妹妹,前往绍兴。江南河网密布,走水路方便舒适,家人在秦淮河和长江的交界口龙江驿站送别这对兄妹。只有大嫂陈氏称病,没有亲自相送。

  二小姐徐妙清送了徐妙仪几个香包,“夏天蚊虫多,别咬坏了。”

  三小姐徐妙溪哭天抹泪,“呜呜,我也想去啊,可是爹爹不让……”

  四小姐徐妙锦拉着徐妙仪的裙摆,“大姐姐,你早些回来。”自从徐妙锦知道大姐姐和明教有关系,又见姐姐对谢家之事十分关心,她就隐隐猜测,姐姐可能是装失忆,为了查当年往事,投靠了明教,故意不认父亲。如此想来,就很容易理解大姐姐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了。

  心里藏着这个秘密,徐妙锦觉得很辛苦,但有苦难言,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似的,比三姐姐徐妙溪还成熟。

  徐达说道:“快去快回,莫要耽搁太久。”徐达担心女儿陷得太深,惹得皇上不满。

  徐增寿是家里唯一一个高兴的,没心没肺的咧开嘴笑道:“爹爹放心,我会一直跟着妹妹的,保管回来时连根头发丝都不少。”只要能逃脱国子监的魔爪,不用背那些圣人之语,别说去繁荣富庶的绍兴了,就是去西北吹风沙他都愿意啊!

  大妹妹真是我的救星!

  官船缓缓驶出了龙江驿站,和朱守谦,毛骧等人的官船一起展开了船帆,日夜兼程赶往绍兴。

  长江江面宽阔,两艘大官船几乎是齐头并进,徐妙仪站在船头甲板上吹着江风,想着外祖父的案子,对面船头有人出来打招呼,“徐大小姐。”

  居然是北元世子买的里八刺,左边是曹国公世子李景隆,右边是开平王府的三爷常森。

  “常森?”徐增寿看见好朋友在朱守谦的官船上,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不是在国子监读书吗?”

  常森笑道:“我偷跑出来了,藏在官船里,反正他们也追不上来。”

  徐妙仪看见乌压压的一群人,甚至还有居心叵测、到处煽风点火的北元世子,心中不禁大呼:我是去查案,顺便寻宝,不是游山玩水啊!你们都滚开!

  ☆、第94章 扑朔迷离

  走水路刚开始好玩,后来江边的风景都差不多,到了下午就重复的厌倦了,徐增寿第一个坐不住,乘着小船跑到了朱守谦的官船上,找狐朋狗友常森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些什么。

  彼时还没开通京杭大运河,去绍兴的水路行进了狭窄的河段,还需要纤夫拉拽着前行,以免搁浅,耽误行程,夏天天气炎热,两岸的纤夫都脱得光溜溜的,讲究一点的往腰间围一块布,勉强遮掩住了中间第三条腿。

  男女大防,徐妙仪的舱里因此门窗紧闭,和表哥朱守谦说着外祖父谢再兴谋反的卷宗。

  朱守谦是第一次听到外祖父家灭族的全过程,谢再兴失踪,谢家灭族,谢再兴的弟弟谢五也是大将,听闻谢家被逼举族自尽后,带着幸存的谢家子侄们举兵投靠了张士诚。

  曹国公李文忠带兵讨伐谢五,曹国公再三保证只要投降,他便保住谢五和谢家幸存儿郎们的性命,谢五其实并不是想要投降张士诚,不忍见昔日同袍相残,便带着子侄们开城门投降曹国公李文忠。

  曹国公等人向朱元璋求情,极力劝阻:“恐失信于人,后无肯降者。”

  朱元璋盛怒之下,不顾众人劝阻,说“谢再兴是我亲家,反背我降张士诚,情不可恕。”

  将谢五等人凌迟处死,施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