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章做生意(1 / 2)





  灵气复苏之后,世间多了许多奇异之物,但京城的大事传到安定府仍然需要时间。尚未知道新皇帝驾崩的人们,像往常一样生活,为了吃饱穿暖而努力。

  开学的程氏女子学堂里,程锦年穿着朱红色的衣裳,站在楼台上,俯视下方的女老师和女学生。

  老师们全是大人,年龄从十六七岁到六十岁不等,有未婚的,有已婚的,还有当奶奶的。

  她大方地送了她们一套衣服,她们穿在身上,看起来精神饱满。

  女学生们大多年轻,从六七岁到二十来岁,也穿着她送的衣服鞋袜,像一群可爱的小兔子那样仰望她。

  程锦年的心跳得有一点快。

  被这么多人注目,还是第一次呢。

  清了清嗓子,她说:“今天学堂开学,你们马上要学习了。我修建女子学堂的初衷,是因为读书习武的女子太少了。我希望你们都能认真学习,以后堂堂正正地凭才华立足世间,不被任何人轻视、贬低。”

  话说得太朴素,大家没有太多感触。

  叶悠悠站在程锦年身后,看着下方的女子们,忽然上前一步,与程锦年并肩,大声地对大家说道:“男子能读书习武,我们女子也能,我们从来不比男子逊色!”

  大家惊奇地看着她,窃窃私语。

  叶悠悠听不清她们讨论什么,脸色红红地退到程锦年身后,心跳如擂鼓。

  她也没有当众发言的经验。

  接下来要说什么,程锦年没想好,摆摆手:“散了吧。”

  参考了叶悠悠的提议,结合自己的想法,程锦年让学堂开设了文课和武课。

  文课在课室内学习,包括识字、算术、画画等内容;武课在室外进行,从扎马步开始学起,内容有拳法、剑法、玄功等,由女武师们上课。

  习文只需笔墨纸砚和书,习武要吃好喝好,不然体力跟不上。

  程锦年不差钱,大方地安排学堂为女学生们提供午餐。

  但是她的午餐不会白给别人吃,女学生们吃了饭,得为她工作几年。

  至于做什么工作,程锦年还没有想好。

  继学堂之后,造纸作坊、印刷作坊和书铺也开工了。

  造纸作坊制造可书写的纸张及草纸,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作坊用了比当世先进的技术,降低造纸的成本,提高造纸的质量,必然能盈利。

  印刷作坊用的技术也比当世先进了许多,只要经营不出幺蛾子,不会亏钱。

  两个作坊盈利的钱,程锦年打算全部投入学堂里,毕竟学堂未来几年甚至未来十几年都可能赚不了钱。

  书铺中的书和其它书铺差不多,程锦年在书铺里转了一圈,嫌弃地道:“这些书写满了教条,全部都有毒。”

  她看到那本她看过的淫书,蓝色封面,她的大家闺秀朋友们都喜欢看它。

  它很受大家欢迎。

  叶悠悠跟在她的身边,循着她的目光看到淫书,咳嗽了一声。

  “你的图书馆里好像没有这种书。”程锦年指着淫书,“不过我不信你没看过这种书。”

  “呃……”大庭广众之下,叶悠悠羞于谈论淫书,“图书馆是对所有人开放的,这种书不正经,图书馆不能收藏。”

  “既然你看过,就把书写出来让我瞧瞧。”程锦年没看过后世的淫书。

  书铺里卖的不止是书,还有京城来的邸报。

  邸报是官府发行的报纸,原本只提供给官员,后来邸报发展到平民百姓也能阅读,民间也出现一些报纸,刊登奇闻轶事、寻人启事之类的内容。

  程锦年拿起一份邸报,看到新皇帝驾崩的新闻。

  遭雷劈等于遭天谴,皇帝遭天谴是会引起大乱的,所以邸报上没有写新皇帝挨了一道雷,只说他在登基当天突发急病,死掉了。

  大致地看完邸报,程锦年给叶悠悠安排任务:“我要办一份报纸。”

  报纸是传播消息的工具,掌握了报纸,便能轻松地操纵舆论。

  穿越前,叶悠悠接触过报社的工作,想了想,问她:“小姐,你要办什么报纸?”

  后世的报纸,程锦年在图书馆里看过,道:“早报、晚报、周报都行,报纸上写皇帝驾崩之类的新闻,写能够吸引人的小故事,随你发挥。”

  叶悠悠担心自己做不好。

  但她有过做报社主编的梦想,开心地去设计报纸了。

  发行报纸要得到朝廷允许,这事交给甄言。

  报纸是报社做的,叶悠悠问程锦年要了一个院子,贴上招聘告示找员工。

  这时代识字率不高,她没有限制性别,男女员工皆可。

  忙碌了半个月,叶悠悠拿着手抄的报纸找程锦年:“小姐,您看这份报纸可以发行吗?”

  程锦年躺在浴室里洗头,为她洗头的是梁道卿。

  她接过报纸,一边洗头一边看。

  报纸叫《博闻报》,分成了几个板块,分别是时事、绯闻、奇闻、美食、故事连载、漫画、广告等。

  就程锦年来看,阅读性还行,所以她摆摆手:“拿去印吧。”

  叶悠悠兴奋地拿着报纸跑去印刷作坊,打算首次发行一千份,希望报纸能卖出去。

  安定府城约有五六十万人,识字的没有五六万也有叁四万,在府城内卖一千份报纸大约不难?

  印刷作坊的效率非常快,拿到报纸的第叁天,就把一千份报纸印好了,用的纸张来自造纸作坊。

  清晨,《博闻报》出现在程锦年开的书铺,卖出几十份。

  买报纸的多是读书人,也有说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