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法医娘子状元夫第33节(1 / 2)





  弹劾?她抛头露面、进出官府的事不会被弹劾吧!

  想到这里,饶是承明殿中温暖如春,她背上还是出了一层冷汗。

  皇帝似乎看出她的顾虑,笑道:“晏卿家少不了你这个左膀右臂,就像朕少不了晏卿家,朕特许你随行查案,百无禁忌,不需计较悠悠之口——那些言官们最喜欢多管闲事,却还非扯上‘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之类的道理。”

  末了,小声道:“最后一句可不许对外人讲。”

  望着他小心翼翼出言嘱咐的样子,真不像个“正版”皇帝,明姝忍不住笑了,继而,皇帝也笑了,晏子钦忍了很久,勉为其难地扯出一丝笑意,惹得皇帝更是开怀大笑,指着晏子钦一本正经的面孔道:“幸好没让晏卿家做言官,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你做了言官……是朕自讨苦吃。”

  站在门外的宦官们举着浮尘,望着丹墀下的白雪,不经意地回头瞥了一眼承明殿内,个个心里感叹,已经很久没见过官家如此开怀了。

  皇帝虽年轻,可是在深宫中长大,从小就有成人风度,只因他鲜少能见到父皇,母亲又是个个性强势的人,何况……

  宫中常有传闻,说皇帝并非太后亲生,他的生母另有其人。这个说法已经流传了十多年,没人敢在皇帝面前提起,可是言语如风,无孔不入,早年间,皇帝就有所耳闻,虽然他依旧如侍奉生母般侍奉刘娥,从皇后到太后,丝毫不见怠慢,可是,他真的不会起疑心吗?

  宦官抖了抖浮尘,原本柔软的白丝似乎被寒气吹得发硬。宫闱秘辛不是他们该关心的问题,个个屏气凝神,又是日色将尽,他们又平稳地活过一天。

  正当此时,一个锦衣人贴着边沿跑上丹墀,腰间的牙牌乱摆,和他的步调一样慌乱。

  定睛一看,原来是皇后宫中的郭公公。

  见是他,众人松了口气。人人皆知,皇后郭氏并不受宠,反而是是尚充仪、杨美人更得圣眷。宫中尽是逢高踩低的人,任凭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不受宠,就少了一份巴结的必要。

  “郭公公,什么事劳您过来?”承明殿门前当差的问道,语气颇有些不耐。

  “官家可在?不好了,尚充仪闹到皇后娘娘的仁明殿里了!”

  ☆、第57章

  郭公公的声音控制地恰到好处,既能让承明殿里的皇帝隐约听到,免得万一不被召见,皇后宫里的事便石沉大海;又不至于太大声,让人以为是故意惊动圣驾。在宫里生存,一言一行都是本事,不温不火才是诀窍。

  可殿内的晏子钦和明姝就尴尬了,后宫争斗就是皇帝的私事,尤其是涉及皇后和宠妃,当着皇帝的面听见这“葡萄架倒”的**,本质上就和扒开皇帝的亵衣没什么两样。

  这种情况下,不速速溜之大吉,难道还要留下来一同去仁明殿,给这对帝后当和事佬吗?

  “陛下既然还有事,臣便先行告退了。”晏子钦拱手道。

  皇帝似乎也很头疼,应了一声,由着两人口道“万岁”,趋步离开。

  回家路上,他们乘坐的马车也是宫里派来的,在家门前下车,许安迎着二人下来,满脸喜气,说是晏子钦的舅父许杭也来了。

  “舅舅什么时候来的?”晏子钦问道。

  “官人前脚出宫门,舅老爷后脚就来了,本来还有些担心,如今一看,好大的荣耀。”许安道。

  晏子钦但笑不语,回到正堂内,果然见许杭膝头盖着银貂披风,手上托着一盏细乳茶,对着炭盆烤火,见外甥和外甥新妇回来了,招手让他们过来。

  “快进来,看看这炭。”许杭指着三足侈边的平脱腊梅炭盆,笑道。

  明姝不解,心想几块炭有什么可看的。春岫用绵帕子隔着掀开炭盆上的铜丝罩子,明姝冷眼一看,明灭的火光间,那木炭竟然是雕刻而成的,鸳鸯、彩蝶、穿着光明甲的将军、头戴芙蓉冠的娘子,还用矿料画上彩绘,精工细作,栩栩如生。

  明姝见了,十分喜爱,道:“这么精巧,摆在博古架上当摆设还差不多,平白烧了太可惜。”

  许杭笑道:“我那里还有,也是看着新鲜,送来两筐给你们用着玩吧,还有两筐要送给亲家公,不是什么稀奇物,图个乐儿。”

  晏子钦却觉得不妥,在炭火上这么费工本,到头来还不是付之一炬?不知舅舅从何处得了这些玩物丧志的绮靡之物。

  许杭怎能不知外甥的秉性,笑道:“舅舅是做什么的?四方行商而已。帮京中府第里采买了一批,落下些零头。”

  明姝让春岫帮自己摘下头上的昭君套,笑道:“京里的人总是这样,吃穿用度无一不精,没想到连炭火上都用了这么多心思。”

  许杭道:“这算什么稀奇,咱们家晏大人得了丹书铁券才叫大事!快拿出来给舅舅看看!”

  晏子钦惊讶道:“我才出宫不足两刻钟,舅舅怎么这么快知道了?”

  许杭搓着手道:“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宫里也没下禁口令。在京城中,舅舅不过是区区一介商人,还算消息不灵通的呢!换作那些世家大族,恐怕早就一清二楚了。只是不知为何给你这东西?”

  原来,宫外的人只知道皇帝将丹书铁券颁赐给晏子钦,却不知缘由,只能隐约猜到可能有大事发生。

  晏子钦只好令许安拿来盛在锦盒中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自汉时起就有了雏形,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免死金牌”,若论样式,和“金”没有丝毫关系,不过是一块铁板,上面用朱砂写着“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从中劈开,一半留在大内,另一半颁发给臣子。

  可话说回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若皇帝真想降罪给一个人,岂是一块“破铁”就能挡住的,因此,丹书铁券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皇帝对此人绝对信任,更是对朝野的威慑——此人是皇帝亲信,不可造次。

  许杭一边抚摸着上面凹陷的刻字,一边赞叹道:“听说周世宗柴荣的后人手中有一块,却只是耳闻,想不到今生还能亲眼见到这东西。”

  明姝点点头,换作她,以前恐怕只能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看看。

  晏子钦脸上并没有喜悦之情,神闲气定地道:“不过是办案期间暂归我手,又不是永久的。”

  许杭立即道:“这话没道理,横竖是有过,单论这条就比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东西的人强……啊,我是说我自己,不是指亲家公。”他话才出口,发觉自己似乎冒犯了曲院事。

  明姝赶紧摇头,道:“舅舅别往心里去,夫君如此有出息,我父亲心里也是高兴的。”

  说话间就要留许杭用晚饭,晏子钦知道自己这位舅舅最喜欢打听别人的事,若是罗绮玉和杜和在场,少不了被许杭揪住刨根问底,便派个小厮知会他们暂时不要出来,那小厮却道:“杜郎君和罗娘子不在府中。”

  晏子钦皱眉道:“怎么会不在,不是嘱咐过他们早些回来吗?”

  小厮道:“没见有人回来。”

  晏子钦又找来车夫一问,车夫也说在绮玉阁时就没见两位出来,等得时间长了,以为他们已经走了,车夫才敢回来。

  这就奇怪了,因许杭催着晏子钦入席,一时脱不开身,只好让许安先出去找找,席间觥筹交错,许杭看起来比晏子钦还要高兴,多喝了几杯,被搀扶上车,临走前却还念叨着不想回家,改日要在外甥这儿盘桓几日才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