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盛宠无双第108节(1 / 2)





  楚婠说够了,才想起素来待她很温柔,也十分善于与她聊天的汪弘博一直没吭声。

  她有些纳闷地看过去,见汪弘博低眉敛目地执笔写字,似乎根本没有听到她说了些什么。

  怎么连博哥哥都不理她了?

  楚婠更不开心,捧起手边的酸梅汤咕嘟嘟一饮而尽。

  汪弘博写完一张纸,再笔洗里洗净了狼毫笔,将之挂回笔架上,才慢悠悠地开口道:“你知不知道,你有诸多抱怨,比起想抱怨都没得抱怨的人,已经非常幸运了。”

  楚婠嘴里正含着一块牛轧糖,闻言回头,却不大明白汪弘博的意思:“为什么我抱怨反而比较幸运?难道不是顺心顺意一点抱怨都没有才比较幸运吗?”

  汪弘博哂笑:“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你有的抱怨,是因为你娘在你身边。比起那些没有娘在身边的,难道不是幸运许多?”

  博哥哥说话果然很有道理。

  楚婠鼓着小脸点点头。

  然而她忽然想起汪弘博便是那没有娘在身边的人。

  不光没有娘,他还没有爹。

  楚婠觉得自己实在太坏了!

  娘只是不那么疼她,可她还有皇祖母、皇伯父、姨母、外祖父母、哥哥、双双等许多许多至亲的亲人。比起被君家收养的汪弘博,她拥有的不知多了多少,更不知幸运了多少。

  可她竟然还想让汪弘博来安慰她。

  “博哥哥,”楚婠泪汪汪地靠近桌案,“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不懂事了。”

  “嗯?怎么了?”汪弘博不明所以。

  楚婠不善作伪,十分直白地把心中想法叙述一遍。

  汪弘博听后,沉默许久,才道:“是啊,有时候我很希望回到小时候。那时爹娘还在身边,可我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直到再也不可能见到他们了,我才知道曾经拥有过的有多可贵。所以,婠婠不能学我,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别等失去了才后悔,知道吗?”

  “嗯!我都听博哥哥的!”楚婠使劲点头。

  汪弘博见她红着小脸,格外乖巧可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毛茸茸的脑顶。

  回程路上,楚婠把汪弘博对她说的话学给无双听,又忍不住赞道:“博哥哥永远懂那么道理,我真的好佩服他。”

  无双心有所感,也把杨氏教她的事儿说了一遍,两人齐齐决定回家后定要与老王妃和楚姵好好相处。

  然而,真回到家中,凳子还没做暖,就发生了一件事,险些令她们的决心再次动摇。

  ☆、137|第 137 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到郢王府后,楚婠并未直接回去自己院子,而是跟着无双到了远香堂。

  她还想与无双再商量看看,到底有什么法子能与母亲姐姐相处得更好些。

  小丫鬟奉上茶点,两人在东次间窗下的玫瑰椅上坐了,刚要说话,就见有个婆子急急忙忙地走进来。

  “江妈妈,这是怎么了?”无双问。

  江妈妈是她的陪嫁婆子之一,是杨氏千挑万选格外能干的。早些时候无双撤换乔妈妈等人后,便将江妈妈安排过去管衣饰。她做事细心又稳妥,转眼几个月过去,从来没有任何搞不定的麻烦要到无双跟前来禀报。

  江妈妈蹙着眉头,撇眼见到楚婠也在,神情里更添几分难色,吞吞吐吐道:“回王妃,是大郡主在针线房吵闹,要责打一众绣娘。”

  “虽然她是郡主,责罚下人也得有个理由吧?”无双追问。

  江妈妈道:“今天一早上,针线房那边按照王妃的吩咐,去给大郡主量体,按例制冬衣。可大郡主嫌弃绣娘带过去的花样子不好看,歇过午晌亲自跑到针线房去挑。不知怎地看到那边给小郡主做了一半的衣裳,便吵闹起来。责怪绣娘们厚此薄彼,给小郡主做的衣裳比她多。绣娘们解释那是小郡主和王妃在份例外另裁的,她仍不依不饶。”

  楚婠奇道:“姐姐不够衣裳穿么?那不然把我的份例里的冬衣给她,反正我又不缺衣裳穿。不过我和双双一起做的那件得留着,谁也不给。”

  江妈妈看着一脸天真纯善的楚婠,苦笑道:“小郡主,大郡主看见的就是您说的那件。”

  “啊,这样啊……”楚婠讷讷的没了主意,愁眉苦脸朝无双看过去。

  无双先前听江妈妈说到楚姵吵闹的缘由已明白过来是如何一回事。

  因为裁制需时,上京大户人家里大都会提前一两个月便开始做下季的新衣。

  郢王府人口少,本用不着提早太多。但楚曜离家后,她实在空闲,便与楚婠商量着冬衣款式。因而突发奇想打算两人做件款式相似的姑嫂装,等过年的时候一起穿了出去串门儿,既新奇有趣,又能让那些贵妇千金们都知道她俩有多要好。

  不过是小姑娘好玩爱闹的小心思罢了,本不值一提。

  但既然打算穿去给人看,就得能令人眼前一亮。

  两人一个是王妃,一个是郡主,份例里的衣料已足够精致名贵,但既是份例,那便算不得稀罕物。

  无双于是想起自己嫁妆里的二十匹杭绸来。

  不管是王公侯府,还是官宦士族,嫁女儿时备的嫁妆都跑不出金银压箱、田庄店铺、奇珍古玩、书画金石、布匹首饰这些范围。

  说了是嫁妆,那就连布匹这种日常用的东西也不可能是普通货色。苏杭一带绸缎色彩鲜亮,质地柔韧,最是闻名。上京勋贵嫁女儿的时候少不得派人去当地寻一些上佳的添在嫁妆里。

  杨氏把这项活计托付给父亲杨熙。

  杨熙那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