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4)(1 / 2)





  看他这副模样,许大夫抚胡须的手掌一顿,你今年不会还打算继续考科举吧?

  陆修远神情认真,是有这么个打算

  对方听了这话,第一反应就是疑惑,就你这段时间的所见所得,这腐朽的朝堂,还有什么必要考科举做官?跟着为师治病救人不好吗?

  好是好,可是跟他的理念有些不符,这如果是太平盛世,在老家做个快乐的老中医,那肯定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但自从他来到了龙门关,见识到了在战争下那些无辜百姓的生活。

  他内心就彻底改变了想法。

  行医济世,救治的只是个体,而考科举做官,若有朝一日能帮这个腐朽的朝廷,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制度,便能够救更多的人。

  你可知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过家家,那里面水可深着呢!许大夫担心他这个性格在官场上吃亏,只能苦口婆心劝道。

  陆修远神情严肃认真,这些我都懂,跟那些人相处没必要硬碰硬,逢场作戏,隐忍克制,必要时还可以做一些伪装。

  谁知道对方听了这话,仍然不赞同。

  还是太年轻,许大夫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你要知道有些面具一旦戴上,就很容易再也摘不下来了。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摘不下来又如何。

  陆修远说罢,干脆上前两步来到书桌前,提笔蘸墨写下一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完,将笔放置案台,他站的笔直郑重的望向许大夫。

  这是我的决心。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现代来的,对昏君自然是没什么敬畏之心,不过经过了时将军的举例后,他吸取教训,以后哪怕在自己家,也不乱说了。

  附小剧场:陆修远做了大官后,一直恪守谨言慎行的规则,晚饭后,小少爷拉着他八卦朝中某某人物。

  陆修远作嘘状:隔墙有耳,在自己家也最好不要讨论。

  小少爷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那我们回房后在被窝里讨论应该没事吧?谁会躲床底偷听!

  陆修远挑眉:上了床我还能给你机会讨论这个?

  第71章 晋江独发

  清明将至, 杨柳依依,难熬的寒冬已经过去, 街上人员往来,在准备几天后过节的祭品。

  侥幸从龙门关捡回两条命的兄弟俩,此刻正用牛车拉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往金山村走去。

  年轻的那个叫丁二,他坐在慢悠悠的牛车后面,看着两边不断倒退的风景,内心有些按捺不住, 转了个身, 问向前面的人。

  大哥, 你确定我们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吗?怎么都这么久了, 还没见到他们金山村的影啊?

  赶牛车的丁大,听了这话, 回头训了一句,这才从镇子走了没多久, 你在这边急什么?

  丁二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发,我这不是怕你走错路耽误了时间,咱们今晚不是还要赶回去进货呢么。

  呵呵, 他大哥冷笑一声, 还不是你自己非要跟过来的?你要是自己先去进货, 那我们时间也不至于这么紧了。

  陆秀才也算是救了咱俩的命,我这不是想去当面谢谢他的家人嘛!

  丁大在前面哼了一声, 继续赶牛车, 没有再讲话。

  时间渐渐流逝,他们也赶在正午之前,刚好到了金山村。

  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这时候正是农忙时节,他们赶着牛车一进村子,就引来了一群人的注意。

  大家见牛车上大包小包的礼品,都在纷纷猜测着他们的身份,来这边做什么的。

  丁大驱赶着老黄牛来到其中一户田地里,冲地头上的一名老者打听道:老大哥,跟您打听一个事儿。

  老大爷停下手里的锄头,擦了把额头的汗,打听啥事你直说吧。

  这里是金山村吧?村里陆秀才家要怎么走啊?丁大客气的问道。

  原来是找陆二郎的,老大爷听到这个问题转过身,指了指大山脚下最远处的位置,喏,就这条道,你顺着一直走,走到尽头就是陆二郎的家了。

  好嘞!多谢老大哥了!丁大抱拳道谢,随后驾着牛车,顺着对方指的方向走去。

  旁边的村民见对方离开后,都忍不住凑上前来询问道:大爷,他们刚才跟你说啥了?拉着一车东西是来找谁的呀?

  就是问陆二郎家怎么走而已,也没说啥,老大爷说完又继续开始锄地。

  那人找陆二郎做什么?还带这么多看着就很贵的好东西?那人好奇八卦道。

  老大爷听了不耐的将锄头竖起来往地上敲了敲,打听那么多干嘛,赶紧干你的活!今天不把这些地翻个遍,你中午别想吃饭了!

  大爷你也太狠心了吧!那人拉着一张脸,不情不愿的继续回到地里干活。

  而此时的张氏,正带着自家儿媳妇在门口的菜园子那边种菜。

  得益于之前的竹管引水,他们现在不缺饮用水,平日张氏在家针线活做累了,就会出来刨地,日积月累之下,也开辟出来了一片不小的菜园子。

  大郎说老是吃萝卜白菜,早就吃腻了,今年我们空一片地方,过两天买点黄瓜苗种上吧。张氏环顾了下菜园子大小,划分好区域。

  旁边秀兰大嫂笑了笑,娘太惯着大郎了,萝卜白菜有什么不好的,就他一天天的挑嘴,有些人想吃还不定能吃得到嘞。

  害,反正黄瓜苗也不贵,到时候咱娘俩去镇上一趟,顺便把这段时间绣的帕子拿去卖掉换点东西。

  好的娘。秀兰大嫂笑着应了一声。

  她们这边正在浇菜园子,那边的丁大丁二也赶着黄牛快到她们家门口了。

  大嫂秀兰远远就听到车轮子吱呀吱呀的声音,她放下手里的葫芦瓢,站起身往远处望去,正好看到丁大冲这边招手。

  娘你快看,那人正冲我们打招呼,是咱们家的什么亲戚吗?

  张氏听了这话,也起身看过去,她眯着眼打量了一番,摇了摇头,不认识啊,咱家哪有这号亲戚,也不知道来干什么的,先过去看看吧。

  说完放下手里的木桶,擦了擦手,迎了上去。

  两位大哥你们这是?张氏询问道。

  丁大指挥着老黄牛停下,然后下车客气的问道:这边可是陆秀才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