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21)(1 / 2)





  不过陆秀才一个农家子,跟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年纪轻轻就能考到秀才也不容易,足以证明他的天分不比自己差。

  想到对方之前也算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自己对他的性格比较欣赏,不由起了爱才的心思。

  陆秀才,我这里有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可以借给你阅读。

  陆修远闻言,惊讶地看向时云章,他说的是真的吗?对方真的愿意把这巨作借给自己?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其中《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故而称为集注。

  该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不可低估。

  明清以后的科举制度,均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题库和标准答案,所有的答卷、观点均不可违背其中的说法。

  想不到他所处的架空朝代,竟也有此书。

  陆修远连忙起身,恭敬地道谢:承蒙时老板厚爱,陆某不胜感激。

  想了想,又开口道:不知是否还有其他要求?

  时云章手背在身后,一共两个要求,书不能带走,只许在这里看,这是其一。

  陆修远连忙说道:这是自然,此物如此珍贵,陆某也不敢往外拿。

  其二,如若有朝一日你陆秀才金榜题名,还希望你能做个好官,造福天下的黎明百姓。时云章说的一脸严肃。

  陆修远端正态度一本正经的说道:陆某决意科举,本就存着这个意愿,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严肃的气氛被这句话打破,时云章被他的发言笑到了,卖红薯?陆秀才你可真有意思。

  说笑完,时云章说明日会把书带过来,便拿着话本离开了。

  东家走了,林掌柜也减少了心理压力。

  他来到陆修远身旁,打听道:陆秀这是下定决心准备明年的乡试了?

  陆修远微微颔首,正是。

  那可惜了,本来有个赚钱的谋生想介绍给陆秀才的林掌柜叹了口气。

  什么赚钱的?陆修远起了好奇心,不知零散时间可不可以做?

  林掌柜上前一步,小声说道:听说我们平安镇的新任知县,是花了五千两捐来的,大字不识一个,这两天提前派人在我们本地张罗着,要招个既有文采又算术好的童生当钱谷师爷呢。

  新知县都要上任了?那之前的知县去哪了?陆修远惊讶,最近一直在温书,没有再关注这些事情。

  之前的知县还有县丞,将跟赵家有染的全都挖了出来,上面念及他举报有功,全都送去挖矿二十年,前任知县都不惑之年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这样啊,不过新任知县看起来好像很有钱的样子给他当师爷,好像也不错,应该挺多人报名的吧?陆修远好奇问道。

  是啊,陆秀才你来得晚不知道,早在昨天,我们书肆关于九章算术之类的书全都一售而空了。林掌柜说的一脸感慨。

  陆修远叹了口气,可惜陆某要去乡试,看来与师爷这个行业无缘了。

  害!陆秀才你这可是去考举人,多了不得!师爷哪能跟你比!林掌柜夸赞道。

  掌柜的太夸张了,考上考不上还不一定呢。陆修远哭笑不得。

  听了这话,林掌柜非常不赞同,陆秀才可不要妄自菲薄,能去考举人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双方闲聊了片刻,又有两名书生走进来,林掌柜忙上前招呼。

  陆修远也跟着转身望过去,这一看,好像发现了个熟人。

  那两名书生,一个是在驿站认识的严书明,另一人他没见过,却感觉五官轮廓有些眼熟。

  他们好像也是来买书的,在看到林掌柜连连摇头后,不免有些失落。

  而在严书明垂头丧气之际,余光却瞥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瞬间大喜过望,拉着旁边的同窗就朝陆修远走了过来。

  陆兄!

  陆修远放下手中的卷子,也回应道:严兄,好巧。

  陆兄也是来找算术书复习的吗?可有打算去参加钱谷师爷的选拔?严书明打听道。

  陆修远摇摇头,不去。

  严书明明显松了口气,冲他旁边的同窗说道:阿铭,你运气真好,如果陆兄也去的话,你干脆都不用复习了,师爷之位肯定是陆兄的。

  看到严书明如此吹捧他,陆修远略微有些尴尬。

  他同窗那个叫阿铭的,并没有因为这句刺耳的话生气,反而是很敏锐的抓住了重点。

  这位兄台,你很精通算术吗?

  精通算不上,只能说略微懂一些吧。他的算术知识只能说是领先这边,并没有到很精通的地步,毕竟他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

  严书明很不以为然,有道是越厉害的人越谦逊,他捣了捣同窗的胳膊,阿铭别听陆兄谦虚,他算术可厉害了,之前我跟你说的驿站那个人,就是这位陆兄啊!

  原来书明之前说的是兄台,那人眼睛亮了起来,在下之前读书碰到过几个不懂之处,不知可否麻烦兄台讲解一番?

  说完不待陆修远回应,他又连忙补充,在下可以付报酬,跟书院那些补课先生一样的价格。

  严书明也眼巴巴的望着陆修远,陆兄,阿铭只想当商人,可却一直被家里逼着科举做官,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既可以算账,又能给家里交差的钱谷师爷,他实在不想错过啊

  陆修远有些不解,你既然想做商人,那算数应该也不差,为何还需要别人指点呢?

  闻言,他们二人对视了一番,脸上均闪过一丝尴尬。

  同窗咬了咬牙,说出了事实真相,家父经商数年,在下从小跟着熏陶,自认为对算数挺擅长,可是

  他自怀中掏出一本九章算术,不知为何,这书中文字全都认识,合在一起却不知其所以然了。

  陆修远接过书,翻看了两眼,大概知晓了原因。

  如果说现代的数学教育体系,是由浅入深的纵向总结,那么九章算术就是古代人民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把遇到的数学问题,做的一个横向总结。

  一个外行,如果想学习,没有人进行一个思想的引导,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案例,的确学起来比较吃力。

  陆修远重新坐回位子上,那陆某就大概讲讲自己的拙见,也不知对你们是否有用。

  严书明连忙说道:哪里哪里,不管有没有用,陆兄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我们,我们就已经非常感激了,以后但凡用得上严某人的地方,尽管吩咐,别无二话。

  在下也是。另一同窗承诺道。

  这次的出题范围都在这本书上吗?他晃了晃手里的书。

  我听别人提起过,好像是要考九章算术的前七章。同窗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