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第58节(1 / 2)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整体线,而只是在开头引人入胜的一个只靠自白就说出来的内容。

  故事真正讲的,是招娣儿被卖以后发生的故事。

  被卖后,她像是一个无知无觉的生育工具一样,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被公婆厌恶嫌弃的同时,本以为能依靠的,只是缺了一条腿却善良的丈夫却也背着招娣儿,偷偷将那个会甜甜朝她笑,喊她妈妈的大女儿卖给一个老鳏夫当媳妇儿,将才刚刚懵懂不会说话的二女儿卖给了邻村当童养媳,还将才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卖给了一户不生养的外来户。

  三个女儿的命运,像是将招娣儿经历过的事情重新上演。

  更不是的最后,仍然是招娣儿坐在公安同志对面的场景。

  她说:“俺知道杀人犯法,他们把俺闺女卖了也同样是犯罪的事儿,俺不知道俺这样做是对是错,但他们卖俺闺女就不行!过来自首是一直帮俺的妇联同志说的,说只要俺过来找你们,你们就能给俺仨闺女找回来……”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

  苏曼反反复复地看里面的台词和情节设计,越发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故事!

  看到最后,苏曼看到了被写在本子一个极不起眼地方的署名,刘招娣。

  这个创作者的名字的出现,让苏曼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由一个招娣写出来的,糅杂了千千万个“招娣”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如果不能搬上舞台,那么她组建这个表演班子,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想到这里,苏曼觉得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她起身准备离开办公室——她要先去联系写出这三个剧本的知青,再带着最了解角色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一起,各自去找适合的演员过来,进行演技上的比拼!

  让人产生的动力不只是梦想和金钱,还有竞争!

  ——

  在收到“关于公社将在各大队社员中选拔能加入表演队的演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的这一消息以后,大队里的社员们就都兴奋起来了。

  他们兴奋的不是能当演员这件事,而是在通知最后所写的,“但凡被选中的演员,在演出期间,公社将会按照演出时长,为参演者提供补贴”这句话所感到的兴奋。

  虽然现在已经各大队的生活不像是困难时期那么艰难,但作为农民,也还是要靠天吃饭。赶上好年头,粮食产量高,才能让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相对好一点,要是赶上年头不好,产量低的话,那就等于是“一下回到解放前”家家户户还是得勒紧裤腰带活着才行。

  为此,在知道公社这边选演员不白选,而是给补贴,给工分奖励的消息以后,大伙儿是天天盼着公社来选人,夜夜睡不着觉地想自己能不能被选上的事儿。

  可真等公社派人过来,派的还是苏曼这位厉害的妇女主任过来,让他们挨个上台表演的时候,这群社员们却又都像是看见大灰狼的小绵羊似的,你推我我推你的,是谁都不好意思上去了。

  看着大伙儿这样,苏曼半是鼓励半是刺激地说道:“大家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咱们这选拔演员可不光是要在几个大队进行表演,未来还要去其他公社,甚至是县里去演出呢!这要是在咱们自家乡亲面前就都难为情了,那等省城来的大领导过来,就让领导在台下看你们这怯怯唧唧的样子啊?咱们必须得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给领导同志们看看啊!”

  还要去其他公社,去县里给领导同志看?!

  从记事起就一直生活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的社员们一听这个,是又惊又喜又胆怯,想要走出大队吧,又怕自己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出去以后会露怯,可机会就明晃晃地摆在眼前,要是错过这一次,那下一次还不知道是啥时候呢。

  这样一想,大伙儿原本还在互相推让的态度,一下子就又变成了竞争关系了。

  有句话说得好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

  别以为老农民就不会演戏,这卧虎藏龙说得就是麦秆公社里的社员们。刚还在那儿跟要上花轿的大姑娘似的,羞答答地不敢上台的社员们在一个个上了台以后,那叫一个唱念做打样样精。

  有会拉弦子的,有能翻跟斗的,还有那会变换声音堪比口技的;有唱歌嗓子好,调门高的,有会唱现代京剧的,还有那上台前还好好的,上台以后立马就流出眼泪,还是无师自通的琼瑶式泪珠子!

  说实话,不亮相不知道,一亮相真是吓人一跳。

  苏曼看着正站在台上打快板的社员,多少是有些想要给这些人都登记在册,到时候要是适合的角色,就能顺着他们留下的这印象深刻的能力直接找过来,就凭这些社员们五花八门的才艺表演,别说去其他公社表演了,就是全国巡演都绝对没问题啊!

  不过苏曼还是有理智的,知道以现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自己能把表演班子组建起来就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更别说这些社员们的本职工作是通过土地创收,为国家输送粮食,根本不可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全国各地跑表演。所以,苏曼在冷静下来以后,就认真开始挑选起适合自己挑选出来的这三个剧本里角色的扮演者了。

  相比较在未来会极度混乱又被肃清的娱乐圈而言,苏曼的这个草台表演班子的选角标准可以说是相当原始,也相当简单。

  不是人选本子,角色随挑。

  而是本子选人,角色挑人。

  就像刚刚说的那样,表演队就算是这能走遍全国各地,它也只是个表演队,能提供给社员们的补贴只能是一种意外之喜,而无法成为帮他们维持生活所需要的费用的支撑。

  所以,不同的本子会按照角色找不同适合的人,人数能变,数量却有限。

  像是苏曼选出来的这三个本子所需要的人就不算多。

  《“重女轻男”》剧本需要三十岁上下的男性主角一个,两个分别担任男主角母亲和丈母娘的角色,和一个扮演男主角妻子的角色;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剧本需要一对能扮演新婚夫妻的男女主角,和一个苦口婆心,明知道女主遭遇了家庭暴力却还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说着劝和不劝分话的邻居扮演者;

  《“招娣儿”的一生》剧本需要一个能够真情实感将招娣儿的苦、招娣儿的恨和招娣儿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表演出来的女主角,扮演招娣儿公婆、丈夫的人,以及扮演买卖人口,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牙婆子的人。

  三个剧本里需要扮演的主要人物,大概是需要十二个人。

  其中男演员需要四个,女演员需要八个。

  至于三个剧本里都出现过的妇联形象、公安形象和一些路人甲乙丙丁的龙套角色,倒是不用特意选人,到时候直接让各大队的大队长和妇女主任上台去演,尤其是那种正面的妇女形象,要是妇女主任演得不行的话,也能让崔秀菊和李梅花俩人上!

  说实话,要不是苏曼还得统领大局的话,她都想自己上去表演,再去刷一波来自社员的好感度呢。

  想到这儿,苏曼就开始在回忆刚刚上台表演的那些人里头,有没有适合这三个剧本中角色的形象了。

  苏曼想着,看向自己身边的四位剧本编剧同志,看着他们这因为所处时代没有选秀节目而从来都没有见过海选现场,都表现得不知所措的样子,她主动说道:“你们写的剧本都很好,所以我一定不会辜负里面的每一个角色,会选出最适合的人来演的。”

  虽然早就听说公社妇联的苏主任是个对待那些犯了错的社员和知青们是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但对待没有犯错表现良好的同志们则是如春风般温暖,夏天一样热情的人,但不管是刘招娣,韩大智,还是艾庆草和郝志强,他们都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这位苏主任。

  就像是此刻,几个人都没想到这位有着看上去比他们还稚嫩脸庞的领导同志会如此肯定、珍惜他们写的剧本。几个人互相对了下眼神,心里都想:果然,苏主任真的和传闻中一样,亲切友好热情!

  苏曼并不知道坐在自己旁边跟着一起过来选演员的大队编剧们正在通过眼神交流着对自己的崇拜,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和他们说了两句话的工夫,自己就又多出来了几个迷弟迷妹。

  她只继续说着自己计划的演员选拔环节:“每一个角色都至少得选两个人出来竞争,到时候给他们提供剧本中的情节和台词,让他们现场准备,现场发挥,到时候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表现来选出最后的角色扮演者,有竞争力才有动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