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清穿之嫡长子第80节(1 / 2)





  等将内务府里面的蛀虫清理干净差不多已是一年后,此时刚好已经出了国丧,京中气氛渐渐热闹起来,各家各户又开始穿红戴绿举办宴饮,而朝中大臣们则开始催着四爷进行选秀。

  他们催四爷选秀,可不是想要往皇上后宫塞女人,而是盯上了弘晖,以胤禛如今对弘晖看重的架势,众人都能看得出来,怕是要不了多久皇上就要立弘晖阿哥为太子,而皇上本身在女色方面也不是很上心,子嗣也不多,真送了家族中的女孩进宫去说不定也只是虚度年华,还是弘晖阿哥的后院更有盼头。

  如今弘晖后院也只有一个嫡福晋,这放在京中都是不可思议,哪怕弘晖已经明确放出话自己对女色并不上心,有一个嫡福晋就已足以,但这仍不能让那些朝臣们彻底打消心思,反而越发肯定想要送女儿去弘晖的后院。

  他们都是男人,才不信弘晖能只守着一个福晋过日子呢,如今后院里女人少,他们家族女孩过去说不定还能抢占先机,晚了就落下风。

  对此,弘晖就只能找上四爷,再次肯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四爷那里虽然也没有想让弘晖娶那些朝臣们的女儿,但是也动了想要给弘晖指一个侧室的念头,因为弘晖成婚多年,如今膝下还只有一个女儿。

  弘晖对着四爷欲言又止,其实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有一个女儿那就够了,女孩子同样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在将来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呢?

  弘晖非常重视小格格的教育,几乎是手把手带在身旁,一点一滴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弘晖在小格格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就否认她将来的继承权,但是他很清楚,如今还没到合适的时机,故而没将这些话说给四爷听,只是暂且推脱了四爷想要给他纳妾的心思。

  他的主意一向大,而且如今也才二十来岁,还算是年轻,胤禛心头一转,便暂且将这个念头放下,打算等再过两年,说不准到时候瓜尔佳氏就已经为弘晖生出嫡长子了,终究是嫡出的身份更好些。

  弘晖好不容易劝住了他阿玛,心里却将那些想要往他后院塞女人的朝臣们记上小名单,若非是这些人蹦跶得欢,他阿玛每日都忙于处理朝政,怎么还有心思想着他的后院呢,既然这些朝臣这么闲,那就该让胤禟忙活起来。

  刚好内务府那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一年来,四爷差不多已经将京畿之地掌控在朝中,他的那些叔伯也都各自领了差事,目前来看都还算老实,这个时候就适合搞事情啊。

  弘晖找上胤禟,两人一拍即合,将士身边的谋士招来,几人一起商讨谋划着,将限地的各项细则都考虑在内,然后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章,里面不仅将限地的好处写了一条又一条,甚至还将如何施行的措施都写得详细具体,可谓是一份拿起就可以直接实行起来的策划案。

  第二日,这折子一递上去后,整个朝廷顿时就炸了锅,胤禟提出的限地政令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京中人家,不仅是朝中文武百官,就算是城中普通的住户,估计名下都有不少的田地,而弘晖搞出了这限地政令,可谓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不仅是朝臣们吵砸了锅,就连那些小富之家都开始议论起来,担心他们的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他们的利益肯定是会受损的,弘晖是选择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也就是那些贫苦的中下农,所以这政策一出肯定会有人利益会受损,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在胤禟提出这政令后,朝中反对声一片,应和之声寥寥无几,但是四爷的态度却比他们还要坚决,他本就不是那种顾及贤名的人,比起那些名声来,他更重视的是实际上的效果,这限地政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抑制土地兼并的好政策,若是能彻底实施下去,是巩固大清的长远之计。

  在四爷直接罢免了几个反对激烈的朝臣后,这朝中的反对之声仍未消停下来,胤禛与弘晖无奈,决定还是先开科举,他们的班底还是太少了,要选出一批自己嫡系的人手来才行。

  第111章 日常一章

  这限地政令遭到群臣反对本就是在四爷和弘晖的预料当中, 限地政策牵涉利益太广,等这政令一颁布下去,不仅是朝中官员们难以接受, 还有那些地主士绅乡官们, 同样也会排斥这样的政令, 估计只有那些真正的中下贫农才会无动于衷,因为于他们而言,本就没有那么多土地,自然不用担心会被朝廷收走超额的部分。

  所以弘晖和四爷两人商议一番后, 决定还是不和这些朝臣硬抗, 既然眼下这朝中无一人是站在他们这边的,那就先开科举吧, 也该给这朝堂上注入一些新鲜面孔了。

  按理来说,新帝登基本就该开恩科的, 但是四爷当初登位时, 朝堂内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当时太后又病了, 还要提防着那些心怀鬼胎的兄弟们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他添乱,故而就耽误了。如今过了国丧, 四爷也已经将龙椅坐稳, 这时候就能腾出时间来开恩科了。

  而在开恩科之前,四爷先下了一道旨意, 封弘晖为太子, 这下他就成了毓庆宫名正言顺的主人。

  封太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不管是四爷还是弘晖,对此似乎都没怎么上心,四爷匆匆下达了一道旨意, 弘晖那头收到后也只是按照寻常的规矩行完册封礼就波澜不惊地继续搞事情,就连朝臣们也只是心里微微激动了片刻很快就冷静下来。弘晖会被封太子之事早就在他们的预料当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真等发生了,众人只觉得是理所当然。

  在太子的册封礼搞完后,四爷就风风火火让礼部准备科考之事,而弘晖那边也是对此颇为关注,这父子俩人动静高调,明显就是想要趁着科举选出一批得用的人手来,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只觉得这是皇上给他们下马威。

  他们可都是先帝时期的老臣了,皇上想要提拔新人也是能理解的,但未免太心急了些,那些刚通过科考的举子们难道还能一步登天不成,不熬个几年的难道就想直接取代他们?皇上也不怕天下百官寒心!

  朝臣们觉得自己就是猜中了皇上的心思,对此众人竟生了抱团心思,对于四爷每日下放的政令,不是推三阻四便是有各种由头推脱,总而言之就是不会那么顺当,几次下来,四爷心里也算明白了,看来如今这些朝臣就是想要与他打擂台啊,胤禛心里气笑了,却没有半点表示,而是批准了弘晖先前的申请。

  弘晖对于强兵之事非常执着,不过先前在位的是康熙,他为了不给四爷惹麻烦就从未提起过,如今等他阿玛登基了,弘晖便觉得是时候将国防之事整顿起来。如今大清的军队还算是厉害,至少和周边的国家比那是遥遥领先,但是主要都是集中在陆地上,对于水军方面重视程度太低。

  弘晖想要在南洋那边训练水军,南洋一带势力混乱,不仅有许多岛民,甚至还有不少西洋来的危险犯罪分子,而且海盗猖獗,有时还会上岸作乱,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军来,就算不会派上战场,让他们驻守在南洋一带,对当地的百姓而言也是一种守护,能让他们长久安宁。

  而训练水军之事需要从长计议,不仅要挑选合适的人手,还要制定详密的训练计划,弘晖想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强大海军,是那种能保家卫国、浑身正气的军人,而不是一支消耗军饷却浑水摸鱼的兵痞,故而挑出合适的练兵人手就非常重要。

  但是眼下四爷批准弘晖之事,并非是让弘晖去南洋练兵,可是准许他在京中搞军事演习。

  弘晖一开始与四爷提出这个军事演习时,四爷还不太理解究竟是何意思,但是等弘晖仔细解释一遍后差不多就弄懂了,起初四爷是拒绝的,胤禛觉得这事劳神耗材,根本不值当,但是弘晖却是道要向众人展示一下新研制出来的武器,正是之前让庄子上的人弄出来的炸、弹。

  所谓的展示,其实就是为了震慑,主要还是想要让朝中文武百官松口,虽然四爷是君,那些人只是臣子,但是群臣都反对的情况下,会让四爷的手底压根就无人可用,而这也是那些人的底气所在,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四爷妥协。

  一个被所有大臣都架空的大臣,甚至有可能会被赶下台去,估计朝中有不少人心里还存着妄念吧。

  而弘晖想要弄出一次军事演习,为的就是彻底震慑住这些人,没有什么比绝对的军事实力更有压迫感,炸、弹这种巨大杀伤力的热武器根本不是冷兵器可以比得了的,弘晖手里掌握着这样的利器,只要那些人没有一齐脑子昏了头,想必都不会想不开做出愚蠢的选择。

  胤禛在听了弘晖的一番话后,也认真考虑起这事情的可行性,若是这军事演习当真能震慑住那些朝臣,胤禛觉得折腾一回也是值当的,而且他自己也很好奇弘晖口中这厉害的武器究竟是什么样的。

  在得了四爷的许可后,弘晖让钦天监的人观察天象,特地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而四爷则是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出阵,宫里的御林军整装待发,所有人浩浩荡荡出了京师,向着京郊外的荒山行去。

  如今的京郊早已经被开拓出新的城镇,就连京师外城的城墙都跟着往外挪了好几次,他们想要找一个荒无人烟的场地就要比原先走更远的路程,但好在如今京郊外的路线修得干净漂亮,众人坐上新式电车,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电车停下时,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安排着这些朝中大臣们陆续下车,动作轻缓有度,丝毫不慌张,而那些大臣们反而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哪怕这电车已经在京师出现好些年了,他们还是有些不适应,心底忍不住生出感叹,总觉得如今京师中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隔三差五的就有许多新鲜玩意冒出来,而他们总是跟不上这些新的潮流。

  这些人不过是在心底稍作感慨,很快就动作麻利地跟上队伍,他们不明白为何皇上与太子好端端地突然要弄一个军事演练,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旧例,虽然心底好奇,但是朝中却无人制止,先前为了那限地之事,他们已经驳回了皇上一次,这回只当是全了皇上的面子,他们也想看看这军事演练究竟是在搞什么名堂。

  很快,这些朝臣们就被带到了属于各自的位置上,按照官阶高低提前准备好了坐席,保证今日到场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军事演习的力量,而原本还气定神闲两手插袖的朝臣们,等那一声声巨响轰炸起来时,脸上的淡然稳重顿时就绷不住了。

  弘晖没有想要故意吓唬这些朝臣,在炸、弹被投射出去之前,有专门的人手喊声提醒做好准备,弘晖已经提前和亲近的人打好招呼,最好要护住耳朵,四爷那里他更是提前禀报过,据他所知四爷是有让太监提点朝臣,可惜这些朝臣们没几人是真的上心。

  他们为了不落皇上的面子,特地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空旷的场地,只有几个劲装手脚利落的男子在上面准备,拿着一些看不出名堂的东西,据说就是这次演习要用上的东西,但是朝臣们这时还没意识到这些劲装男子手里拿着不起眼的东西威力有多大,他们虽然得了太监们的提点,但是觉得用手捂住耳朵实在是有辱斯文,便一个个都正襟端坐不为所动,而等到惊人的轰鸣声响起时,不少人当场表情失控。

  弘晖当初拿到庄子上的配方都是已经经过几代改良的,威力相当地大,爆炸的轰鸣声响起时仿佛晴天惊雷,硝烟顿起,尘土满天,山石都被炸裂崩开,就连四爷都被眼前的动静给镇住,若非是弘晖提前和他打过招呼,估计他今日也要跟着一起出糗,但即便如此,四爷的眼神还是逐渐凝重起来。

  怪不得弘晖先前说这种武器轻易不要用在战场上,杀伤力这么大,若真用到了战场上那简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清军有这样厉害的武器自然是可以战无不胜,但是没法保证这样的东西就不会流落到敌人手里,甚至是流传到更多人手里,到时候战火一起就是生灵涂炭。

  而朝臣们此刻根本没心思想得这么深远,好些人被眼前的阵势给唬住还没晃过神来。今日到场的官员当中,除了文官外,也有不少是武官,他们都是见识过火药的,甚至还要火统,这种武器早在前明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明军最终不还是败在他们的铁骑下,所以武官们一开始都没怎么将火药、火统太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他们手里的弓箭够快,就等在火药、火统发挥作用前就能将对方干掉。

  可是在见识到弘晖拿出这进化版的火药后,便是武官们见了都心底发寒,太子口中的炸、药一经点燃扔出去,连山石都能炸碎,更何况还是人的骨肉呢,用这么厉害的武器打造一支人数很少的精锐部队,也足以抵挡千军万马了吧。

  这下朝臣们算是明白这皇上与太子父子俩今日唱的是哪一出了,原来将文武大臣们都弄来见识军事演习,就是让他们见识一下太子殿下手里的底牌,不少官员脸上露出复杂神情,不得不说,在见识到眼前炸、药的厉害后,他们确实要重新再好好考虑了。

  太子手里握着这样的利器,不管是海外周边的那些邻国,还是国内心怀鬼胎之人,恐怕都要好生掂量掂量,也就是说基本上没人能将四爷从那个位置上拽下来,而如今他们虽然能阻止皇上施行限地之策,但是真等皇上开恩科选出一批新人来,那么今日的这些人差不多就要被闲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