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72节(1 / 2)





  他却瞥了瞥她,“不用一千年,我觉得我再过一两年就该当爹了。”

  江凭阑只好假装听不懂地望天。

  不过这天,两人夜聊的话题比较沉重。

  江凭阑和皇甫弋南有一点很像,两人有心事睡不着的时候都不会跟多动症似的翻来覆去,前者通常选择睁大眼望床顶,后者习惯闭目养神。

  这样的时候多了,也便有了默契,都能晓得对方究竟睡没睡着。所以当睁大眼望床顶的江凭阑感觉到皇甫弋南不过是在闭目养神而已时,忽然开口道:“再过几日就是年三十了。”

  她的眼睁得很大,眼底却无丝毫年节将近的喜色,也无寻常人家对守岁的期待,反倒语气隐隐担忧。

  “用不着操心这个。”皇甫弋南果然没睡着,虽然没睁眼,听声音却是很清醒的样子,“除夕宫宴罢了,我还应付得来。”

  “话虽如此,不去岂不更好?”

  皇甫弋南睁开眼来。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以他的身份,平日里很少有需要用到两只手的场合,即便偶尔须行大礼,也能借着宽袖以左手支撑右手完成。但除夕宫宴觥筹交错,知晓内情的四皇子和沈纥舟必然不会放弃这个试探他的绝佳机会。

  “不能不去。”他淡淡道,“你也知道,朝争愈演愈烈,我早已不是孑然一身。先前闭门养伤那一月,若不是你在朝堂的雷霆行事,那些人怕早要有舌根嚼。”

  她一时默然,似乎找不到理由反驳。

  时至今日,夺嫡已不是一人之事,谁都无法再轻易后退,即便你不走,也有人在身后推着你前进。每一位皇子都拥有隶属于自己的盘根错节的势力,皇甫弋南亦是如此。正如历史上著名的刘邦集团、李世民集团,偌大一个宁王集团就像一座擎天大厦,因为高,所以危险。

  皇甫弋南遇刺后,神武帝下旨令他安心养伤,两月内不必入宫也不必上朝。表面上看起来是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可在宁王集团的眼里却成了巨大的威胁。他毕竟曾离京十数年,根基自然不如其他两位皇子来得稳固,如今又恰逢政局动荡,他一日不回朝,那些官员大臣就一日难安。

  所以尽管他伤成那样,仍只休息了一月便匆匆回朝主持大局。而在那一月里,说是休息,他更多的时间却花在了左手上。所有由右手完成的事,通通去习惯用左手替代,包括写出与原先分毫不差的字。

  江凭阑沉默许久,叹了一口气,“你手底下那些官员还是不全然信任我,不过也难怪,女人在政治上的地位总归拼不过男人的,现代都是如此,更别说在这里。”

  皇甫弋南似乎有些意外从她口中听见这样消极的话,侧了个身面朝她,“我养伤那一月你已经做得很好,甚至锋芒太过,都快逼急了老六。你的能力其实他们早便瞧见了,只不过如你所说,这个时代,有些观念太根深蒂固,要让那些迂腐的老一辈承认一个女人,还是一个年轻到可以当他们孙女的女人,不是那么快的。”

  她偏头奇怪地看着他,“是不是我最近给你灌输那些男女平等的先进思想灌输多了?你真是越发不像个古代人了。”

  他笑了笑,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快了,岭北的火就要着起来了,到时,他们再不愿意也是要服你的。”

  江凭阑点点头,又皱了皱眉,“我还担心一件事。”

  “是吕仲永吧。”皇甫弋南不问便知。

  “这书呆子小聪明倒有,可很多时候却是一根筋。先前我试探过他,问他怎么看岭北督抚刺杀你的事情,他说,上天虽有好生之德,但那种坏人却是死不足惜的。我猜他根本想不到,岭北出了一个刺杀当朝亲王的督抚,是要危急整个岭北省的。”她眉头蹙得更厉害,“原先倒不必太在意他,只要我们按河下知府的意思保护好他这个嫡子也就算仁至义尽了,可他现在却是……倘若有一天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会不会对你不利?”

  “我记得,你从前不是这么婆妈的。”皇甫弋南笑着揽过她,嘴里说着损人的话,却分明心情好得很,“这天下能对我不利的人有几个?或许你算一个?”

  她愣了愣,推开他的同时白了他一眼,“我跟你说正经的,你的右手可还在吕仲永手里。”

  “大不了便不要这只手,只要我的命还在自己手里就够了。”

  他语气淡漠,听在江凭阑耳里如被针刺,她想了想,又想了想,再想了想,三思过后,往他怀里钻了钻,以示自己对刚才推开他的悔意。

  皇甫弋南轻笑一声,手一挥隔空熄了烛。

  睡觉。

  ……

  年三十的除夕宫宴,来的基本都是些老面孔,当然,江凭阑也发现,这些老面孔里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徐皇后。

  太子谋逆案落定不久,这位徐皇后身为太子的养母,很聪明地避开了风口浪尖,选择明哲保身,称失为人母,愿静候陛下发落。相比皇甫历史上其他几位帝王,神武帝算是个不好女色的,但他素来欣赏识时务的女人,因此也不至于迁怒徐皇后。不过,这位年轻的皇后自认有愧皇甫,有愧陛下,请求前往皇庙吃斋念佛,为皇甫祈福。

  神武帝眼见徐皇后有这份心便也应了,可怜的十六皇子不过十岁年纪便与生母分离,大过年的也见不着面。

  江凭阑望了望空置的凤位,对身旁人悄悄道:“其实女人有时候也是很厉害的,尤其是后宫里的那些。”

  皇甫弋南自然明白她指的是什么。徐皇后看似境遇不佳,却为此获得了神武帝的赏识和信任,甚至替自己的儿子登上那个位子争取到了一线希望,用江凭阑的话来讲:这一波,不亏。

  “学着点。”他皮笑肉不笑淡淡道。

  江凭阑愣了愣,大过年的也不想伤某人自尊,笑笑道:“我要是哪天坐了那个位子,第一件事就是废后宫。”

  皇甫弋南瞥她一眼,不置可否,却先问:“为何?”

  “省钱。”她答得一本正经,“养那么多女人岂不浪费国家资源?”

  “没事。”他也一本正经,“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你说过的。”

  “那要是不需要用到钱就能解决,何乐不为?”

  “我若非要用钱解决呢?”

  “哎?”打死不肯承认废后宫真正原因的某人继续嘴硬,“谁说是由你解决了?南面还有大昭,西面还有西厥呢,他们那里都有这个位子的。”

  “……”

  日常掐架第六千七百回合,皇甫弋南难得卒了一次。

  这一场年节宫宴依旧是大肆操办,丝竹管弦,歌舞升平,似乎无人记得这几月以来朝中是如何动荡,更无人记得这些天帝都的刑台上究竟流了多少血。众人只看得见,雍和殿的首座并列坐了两位亲王,至于废太子?恐怕连他长什么样都忘了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当江凭阑感慨世事无常,去年这个时候喝的还是杏城的杏酒,今年却喝了皇宫的佳酿之时,一声奏报打断了她的思路,当然,也打断了在场所有人脸上的笑意。

  这种场合本不该出现奏报,但来人称军情十万火急,不得不报,于是那一封书函就这么当着雍和殿所有人的面呈到了神武帝的面前。

  神武帝看罢脸色微变,搁下书函后显然无心续宴,不久便说了些场面话提前离场了,顺便也“带走”了几个人,正是平日里受到神武帝倚重的几位内阁大臣,两位辅国亲王以及……江凭阑。

  有点眼力见的一看这几人身份便知,岭北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