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69节(1 / 2)





  尝胆卧薪,含垢忍辱,苦心孤诣,霸业皇图,三万里江河血流如注,九千尺悬塔白骨成山,然而他说,在那里,有她的位子。

  待他君临天下之时,只要她愿意,她就是他的皇后。

  一阵不合时宜的敲门声响起,两人同时撇过头去,听见李乘风在门外焦急道:“主上,金銮殿里传来消息,陛下有旨,命王妃即刻进宫。”

  江凭阑看了看皇甫弋南,眼神中略带询问。

  他低低咳了几声,“圣旨昨日便来过了,替你挡了。”

  他一句“替你挡了”说得轻松,江凭阑却知道这不是结婚喝喜酒,说挡便能挡的。她懵了懵,忽然自觉形象伟岸高大威猛,毕竟整个皇甫大概也就她一个敢因为睡觉不赴旨了吧?

  “宣我不宣你,怎么个意思?”

  “我回京的消息还封锁着,整个甫京都道我的仪仗因故延误,要明日才到。这时候宣你进宫,无非是在处理些麻烦,我已将事情交代给乘风,你在去的路上将那些奏折密报都看一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他。”

  她点点头,刚要起身又坐了回去,“你什么时候醒的,哪来的时间安排这些?”

  他笑了笑,“吕仲永将我一路背回京城,半途里遇上了乘风和被救回来的你,那之后不久我便醒了。要是让他将我背到城门口,可指不定得出什么乱子。”

  “千氏将我交给了李乘风?”她愣了愣,总觉得这事说不出的怪异,一时却也得不出答案,“那行,我先去宫里走一趟,你好好休息。”她说着便起身穿起早便准备在一旁的官服,刚要走,忽然被皇甫弋南叫住。

  “凭阑。”

  她回过头来。

  “你很聪明,但有些事情你看不到,我须得提醒你。”他顿了顿,以手掩着嘴咳了几声,“千氏为何要在八月十三出现在宁王府,又如何能在八月十五救得你,你好好思量。”

  江凭阑缓缓眨了眨眼,最终什么也没说,点了点头走了。

  皇甫弋南盯着那扇阖上的门出神半晌,过了一会道:“观天,请何老来替我治伤吧。”

  ……

  江凭阑早知自己不在宁王府,不过倒是出了门才晓得,原来两人住在何家。

  马车里准备了热菜热饭,江凭阑一边翻文书一边狼吞虎咽,幸亏记性好,看一眼便不会忘,她一目十行,将厚厚一叠半人高的卷轴全看完了,把那上头的内容跟饭菜一起消化在了肚子里。

  其实也不过离京数几日,然而八月十三太子谋逆案却令朝中变了天,就是那么短短几日里,神武帝以雷霆手腕清洗掉了近三分之一的臣子,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乃正三品及以上的官员,可谓是来了场大换血。有人失势,相对的也便有人得势,不仅是众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位子突然空缺,众皇子之间的角逐也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起来,那些平日里悄悄涌动的暗流遇到了这一泼滚烫的火,霎时沸腾起来。

  风卷着云,云卷着风,整个皇甫波诡云谲,而九寰宫里那位的心思,更是让人捉摸不透。

  江凭阑一步一步缓缓走进金銮殿,只觉得这座素来没有血肉的皇宫又冷了些。

  金銮殿里很热闹,江凭阑进来时用余光瞄了瞄,几位皇子该到的一个也没少。她行了礼,不可避免地牵动了伤处,以至起来时稍稍有些不稳,脸色也隐隐发白。神武帝似乎很有些紧张,“朕听闻江大人抱病数日,身子可好些了?”

  这金銮殿不是皇室女眷可以踏入的,而江凭阑今日是以女官身份受宣,神武帝自然如朝议时那样称她为“江大人”。江凭阑离京数日,早朝自然缺了席,李乘风替她做了善后,请的是个病假。

  她微微敛了神色,“承蒙陛下/体恤,微臣已无大碍。”

  “如此,朕便安心了,江大人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朕倒不知该如何与宁王交代。”说罢便笑起来,他这一笑,满堂皇子重臣也都跟着笑了笑,只有默默立在旁侧的十一皇子皱了皱眉。

  宁王妃脸色发白,说话时明显中气不足,看起来似乎得了重病,这满堂可真都是睁眼瞎。想到这里,他的脸色也白了白。

  “陛下言重了。”江凭阑微微颔首,看上去恭敬而顺从。

  “朕急召你入宫,是为查一件案子,沈大人,你问吧。”

  沈纥舟应了,转身对江凭阑笑了笑,“江大人抱病几日,朝中生了不少事,想必您也听说了,废太子皇甫嘉和于八月十三夜起兵谋反,同夜,四殿下与六殿下奉圣命出兵平反,将其逮捕入狱。两日前,八月十五,废太子自尽于狱中,留下血书一封。字字悔过,称自己起兵谋逆乃受人挑唆,一步走错,恨不当初,唯以死谢罪。”

  江凭阑细细听着,时不时点几下头,听到最后皱了皱眉,很有些不解,“那么沈大人想要问什么呢?”

  “废太子皇甫嘉和所留血书之上,‘受人挑唆’一词不免令人惊心,然血书却又未曾指明是受何人挑唆,陛下召集我等调查此事,不知江大人可有何头绪?”

  江凭阑无声一笑。

  ☆、金銮案

  “沈大人,您这刑部的大牢该补补了吧?天字号牢狱,朝廷一等要犯,竟说自尽便自尽了,这可比废太子的血书更令人惊心啊!”她笑了笑,“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有失职也可谅解。”

  上座神武帝不胜头疼地揉了揉眉心,指着沈纥舟,“沈大人,此事确是你刑部失职,晚些时候领了罚再下去。”

  “臣谨遵圣命。”

  沈纥舟借着四皇子的名头,在朝中势头很大,也很得陛下恩宠,即便刑部出了这种岔子,在座的也没几个敢当面指责,毕竟不值当为了一个死去的废太子得罪活着的大红人。不过,别人不敢说的话,不代表她江凭阑不敢说,尽管说了也未必讨着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她心里舒坦。皇甫弋南离京这一月多来,她一直按他交代的韬光养晦,为人低调不曾“搞事”,只将书院管好,可如今一想到他肩上的伤,一想到那夜种种惊心险象环生,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将沈纥舟手撕成八块。

  江凭阑笑了笑,“沈大人,您方才问下官头绪,下官实在没有头绪,您沈大人都查不明的案子,下官一介小小四品掌院又如何能想得通透?”

  “兴许是本官未曾问明白,”他也回她一笑,“实际上,这案子已查了一半,本官心中也有了人选,今日需要江大人替本官证实一件事。”

  “哦?沈大人请讲。”

  “八月十三日夜,废太子起兵谋逆前,十一殿下长子满月宴上,本官曾与江大人有过几面之缘,当时江大人身体康健,并未有恙,忽然抱病,当真只是巧合?”

  江凭阑作恍然大悟状,“原来您是问这事?下官若说是巧合,岂不显得太巧?想来沈大人与陛下都是不会相信的。可下官若说不是巧合,却也无力举证。”

  神武帝一伸手,“江大人但说无妨。”

  “回禀陛下,八月十三日夜,臣与六殿下自十一殿下府邸同行回府,途中曾遭暗杀。此事,不知六殿下可有上奏陛下?”

  神武帝眉心一跳,“老六,出了那么大的事为何不同朕说?”

  皇甫赫上前一步,“回禀父皇,当夜儿臣与江大人遇袭不久,京城便出了乱子,朝中亦忙作一团,儿臣见父皇整日忧心谋逆案,便未曾拿此事打搅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