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节(1 / 2)





  见学堂静下来,舜娘又教了几个成语。描红释意后,便让众人说段话,每词都用,还得连贯。

  姚蕊娘毛婉妁等有基础的,都顺利过了;彩虹还好,只有句“黑风大王一毛不拔,月牙仙子河东狮吼”,恁得奇怪。不知这大王和仙子有甚么关系,许是昨晚又读了话本罢。

  李婆婆郭兰贞年长些,作出的虽然粗陋,倒也过得去。到了何梅香这里,却成老大难。只见她支吾半天,怯怯说道:“舜姐姐,这次先记下,下次我再补。只是有一事不明”。

  舜娘问她:“怎么讲”,梅香回道:“前日你说有个姓班嫁给曹家的女娘,写了本劝女子的书,连正宫娘娘都要照书学哩。那书不是劝女娘顺从官人么,怎得还有河东女娘吼人的”。

  又说:“那河东的柳女娘,是衙内正房,定是读过书的。我们没读过的也罢了,她读过的怎也吼人,还闯出个大名”。

  舜娘笑道:“这读书有读进去的,也有没读进的。若是人人读进圣贤书,天下就平安富裕,所以官家文德治国,国祚经了靖康也能延续”。

  舜娘还要说甚,却被李婆婆插嘴:“文德是好,可那金兵一来,全都像鸡儿被捆起,连个鸣儿都不敢打,我家隔壁的童生眼睁睁见妻女被抢,还不如那杀猪的有血性哩。若那金兵再来一次,这临安都要成焦土了”。

  众人听这话不祥,忙岔过去,李婆子也打起自嘴,说这刁舌儿自家乱窜,连主人都制不住它,听得众人笑将起来。

  见众人笑停,姚蕊娘道:“我幼时也读过几本,总觉得书里的和书外的不一样。家里嫂子们都读过《女诫》,却没人学那书,衣裳簪子都要挤兑我,说话也拐几个弯。等出嫁了,没几月就被那浑人嫌弃,就算按书照做,也留不住他”。

  “舜姐姐,你说这书写出来,到底给谁读?学书的被嫌弃,狐媚的被宠爱。说是正房,一年能留住几次?人嘴里敬你是大妇,心里笑是守活寡哩”。

  见姚蕊娘眼圈红了,众人都劝,那先挑起话头的梅香忙告罪,劝道:“蕊娘子,你那前夫恁得不是人,书是人读的,哪是猪狗懂的?再说男的一身臭气,那东西又丑,还夸得上天入地,我每每要吐,好容易他死了,才过得松快日子”。

  钱舜娘见这学习班竟成了诉苦会,忙忙止住。等姚蕊娘揩了泪,收拾齐整后,说道:“曹大家写出《女诫》,虽说行止庄正,却忘了人之大欲。那些男子,嘴里说着妇德最重,眼里却瞧着妇容,若真信了书上的,哪能牵住郎心。”

  “这书也就随便翻翻,说亲前摆在绣房做样子。等生了女儿,再拿出来妆个门面。若真叫女儿读,才叫害人哩”。

  听得舜娘这话,郭兰贞道:“难怪你只是略略一提,没有细讲那书。我表姐就被教得隐忍,忍出心病,人也郁郁的,早早去了。姨母还笑我没学过那书,嫁得也差,是个吃苦的牛命,谁知先去的是她家”。

  众人叹完,收了笔墨桌椅,都回了屋,只是好几个都睡不安稳。姚蕊娘想起前夫和狱中惨事,整夜流泪;毛婉妁想到休书和流下的胎儿,也是一宿未眠。

  彩虹却把那书的封皮卸了,套在话本上。王婶娘见女儿夜读女诫,心中欢喜,自家女儿知书达理,比那只知对账的狐狸强多了。

  到了郭何两人这里,却是另番光景。原来那何梅香进度甚慢,又最服同屋的郭兰贞,舜娘嫣娘只得让郭氏给她开小灶。

  这次两人又一问一答到深夜,都困得睁不开眼。那何梅香耍赖撒娇,和郭兰贞挤在一床,黑甜睡去。谁知这同床的两人,竟做起异梦来。

  何梅香梦到自家力大无比,把那吴牢头打得满地找牙,又寻匹白布,把那肥宽臭脚缠个三寸。那吴牢头原本还污言秽语,疼到后面就软了,还娇滴滴地哭起来。

  何梅香被哭得心烦,骂他道:“哭甚么,你还没尝过月信的苦哩。我本就经水不利,还被你折磨,每次都是半床血,若不是怕连累大姐,早和你同归于尽”,正骂得爽利,那吴牢头却捂住小腹,满脸冷汗,没几时身下便遗出红来。

  何梅香本要找条棍子,也让他受次苦,却被人拦住。只见那郭兰贞金冠玉带,竟和前日救葬父女娘的公子同样装扮。何梅香心头乱跳,只知傻傻跟着郭兰贞走,身后的吴牢头见状哭道:“官人,不要抛下奴家”。

  到了郭兰贞这头,睡梦比何梅香的还奇异。原来梦里竟成个将军,身着银甲,□□红马,一枪下去死伤一片。那些敌人被抢挑死,竟化作纷乱字纸,等挑到一页,满满写着女诫二字。

  郭兰贞看得发怔,却被敌人袭了一枪。本以为后背被刺,湿漉漉一片,谁知那热汩汩的不是自家的,竟是身后一个亲卫的。

  郭兰贞急忙捞起那人,往阵后赶去。那人却惨白着脸,劝道:“兰儿,你做将军的怎能逃阵,已经没救了,还是放下我罢”。

  一旁的副将赶来,竟是何梅香的模样。那亲卫见了,挣扎喘道:“兰儿,还是眼前人要紧,只要你好,我便安心”。

  郭兰贞听得心如刀割,眼睁睁见那人去了,哭喊一声“竹表姐”,便握紧银枪,朝阵前冲去。

  ☆、第57章 神仙不老羹

  话说何梅香正美滋滋地随着郭兰贞,却被身边一声哭喊惊醒。只见那郭氏似被魇住,嘴里咯吱吱响,双臂也乱挥乱舞。

  好容易醒过来,却是一言不发,一连几天都没个笑脸。梅香本想问那竹表姐是谁,见了这样,也只能先按回肚里,在学堂也乖巧听话,惹得众人惊奇。

  又过几日,嫣娘灯下对账,见王老娘端汤过来,忙道:“娘,我下晌吃得多,喝不下这个”,王老娘说道:“这不是普通汤水,是神仙不老羹哩。只要日日喝它,七老八十都似二十许人”。

  嫣娘奇道:“我还未双十,怎得要喝这个,再说这羹竟有如此功效,怕是被人骗了罢”,那王老娘劝道:“就是年轻时候喝,才有效果。前街温郎中和御医有亲,偷偷记下方子,又听得南县你最拔尖,才熬了给你哩”。

  嫣娘道:“我与他无甚瓜葛,好好的为甚要送药。再说他若心中有鬼,下了黑手,喝药可不就着了他道么”,又说:“这药不知放了甚,还是倒了罢”。

  原来王老娘发愁女儿快二十,连个女婿的影儿都没有。自家嫣娘样样拔尖,怎引来的都是烂桃花,还被无赖们编派得坏了名声,正经人家都不来提亲。

  前日经了牢狱之灾,嫣娘竟说不嫁了,还说那王半城五十生儿,日子也没差到哪去。王老娘心里发急,请了几个媒婆,寻来的要么是四十多续弦的,要么是家贫要倒插门的。

  王老娘问那媒人:“怎得没个聘原配的小官人,三年前我家门槛都被踩烂哩”,那媒人回道:“王姐姐诶,三年前嫣娘还是十六七,年华正好,现在是个老黄花,坏了名声,能被续弦都不错了”。

  又劝道:“其实倒插门也不差。嫣娘再能干,也是个女儿,不如寻这邓家小子,顶得上半个儿哩。就算嫣娘生不出,这么多养娘,挑个屁股大的,下的崽儿还不是你们王家后代”。

  王老娘正要回话,却被旁听的月牙抢白道:“哟,敢情我家嫁个正房还得陪上小妾,这邓家小子好大脸面”,又转头说道:“伯娘,你忍心大姐受吃软饭的气么”。

  王老娘虽说心急,也舍不得把嫣娘胡乱配人,只得捧出重金,让谢媒人替嫣娘留意几个。那媒人笑得眼睛没缝,连连答应。

  等过了几日,南县都晓得王狐狸要寻汉子,说是雏儿,又有酒楼,比大户家的嫡娘子还妆奁丰厚。

  媒人传出这话也是好心,却被些红眼们搅了,说是酒楼有好几家参股,谁知这骚狐是不是空架子,又说那王老娘买了羊肠,定是给骚狐夹的。这污言秽语越传越广,把王老娘和谢媒人气得倒仰,李婆子连骂几日,却是洗白不得。

  本以为嫣娘会伤心,谁知她只是笑笑,还说红眼们也是坏心办好事。那些听了诬话还来求娶的,看中的不是酒楼,也信我的清白。王老娘听得心酸,用这话反驳那些红眼,又闹了几日。

  忽的一日,前街的温郎中过来,说是听得嫣娘之事,敬佩这等奇女子。自家手上有个方子,原是宫中贵人用的,若是女娘正当年华,日日喝这神仙不老羹,就算以后子孙满堂,也能青春永驻哩。你家嫣娘用了它,就算四五十嫁人,也没人说嘴。

  那王老娘本就愧疚女儿,又听得有这灵药,便要重金买下。那温郎中却微微一笑,说是灵药赠佳人,一点心意,不足挂齿的。

  王老娘便拿了那方子,熬羹给嫣娘,谁知这女儿竟不信,只得先找只猫来喂药。那猫喝了几日,竟皮毛氤氲,体散香气。王老娘忙去劝嫣娘,那嫣娘推脱不得,便先应下,到时偷偷倒掉。

  那温郎中晓得嫣娘喝了灵药,便日日上门。王老娘以为是对嫣娘有意,立时张罗开,每每那郎中来,都要借故赶走众人,只留嫣娘与他闲话。

  嫣娘虽是不愿,又不忍拒绝老娘,只得硬着头皮与那郎中闲谈。温郎中问嫣娘闲暇做甚,听得是读书识字,便笑道:“读书甚好,我也不喜目不识丁的”,又听得楼里有叫“舜娘”的,也只是笑笑,转而去问他事。

  等聊完一次,就有二次三次。王老娘见这郎中快成女婿,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又偷偷帮嫣娘置办嫁妆。嫣娘却觉得这郎中似是鸡肋,虽比不得赵宗子,也不是黑眉乌嘴的。